根據中國化工網數據,3月份能源和化工產品價格繼續回暖,甚至出現了“小陽春”。有分析師認為,化工行業的底部已經確認,趨于活躍的行情有望延續;但化工市場仍有隱憂,難以真正扭轉弱勢格局。
開工率回升
3月份,國際油價一度連續數日站于50美元以上高位。在此影響之下,除了煤炭產品外,主要能源產品價格大多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揚,一改2月份跌多漲少的局面,并帶動化工產品價格繼續回升。
數據顯示,成品油批發價在3月份漲幅較大,0號柴油和93號汽油漲幅分別為11.36%和6.9%;甲醇、二甲醚價格月漲幅都在5%以上。
中國化工網資訊總編劉心田指出,這一方面緣于各地春耕陸續啟動,石化大省山東、江蘇、遼寧等地企業二月以來開工率得到明顯回升,消費需求明顯“回暖”,使柴油銷量環比大幅增長。
“煉油企業3月初的開工率還不到15%,現在已經20%多了。”劉心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甚至不少即將倒閉的企業“死而復生”,如山東地煉、焦化苯、甲醇等。
開工率的變化表明,市場轉暖鼓勵了企業信心,但也意味市場供求可能發生轉變,原本削弱的供應面走強,需求面能否支持尚未可知。
他指出,另一方面,國際油價上漲,成品油價獲成本支撐,兩大集團進行了一波又一波、轟轟烈烈的推價行動,又恰逢國家發改委及時上調價格,使漲價更加劇烈。
隱憂仍存
化工產品方面,主要產品價格繼續走高。34種統計產品價格中有15種上漲,其中8種月漲幅超過10%,11種是延續了2月份的漲勢。
而部分產品2月行情大漲,3月卻掉頭向下,例如硫磺、草甘膦、聚合MDI等,跌幅最大的是去年的“漲價王”硫磺,下跌12.5%。春節后從政策面的支持到供應預期不足下,下游備貨積極,引發強勁需求,國內硫磺價格3月由800元/噸沖高至850元/噸的高位。但國際市場硫磺下跌范圍擴大,以及中下旬到港數量眾多,到月底又已跌至700元/噸左右。
由于近期國內石腦油裂解裝置意外停工,塑料市場的炒作痕跡明顯,通用塑料漲幅明顯。同時,一些化工產品價格雖然一再攀升,但成交量相比往年有所萎縮,“有價無市”的狀況仍在延續,后市堪憂。
劉心田對后市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行情的上漲緣于原料價格的推動,以及人為炒作。受國際、政策等多方利好的影響,市場需求逐步激活,陽春行情有望延續;然而原油逐步上漲勢必加大石化化工產品生產成本,如若下游產品行情不能及時上漲,生產、流通企業將面臨成本增加、利潤減少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