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全國兩會,又提出了能源價格改革。不論是目前的煤電頂牛,成品油調價,還是比較混亂的天然氣價格,都說明了能源價格改革的迫切性,而緩慢的能源價格改革則說明了改革的復雜性。然而,更重要的是,能源價格直接與中國的節能減排相關。
通過提高能源效率來達到節能目標需要能源價格配合。能源經濟學的能源替代理論說明,整體經濟或某一制造業部門的能源、資本和勞動力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各國在不同時期的資本和能源有時具有替代性,有時具有互補性。發達國家的基本總結是:在經濟發展的前期階段,新技術資本的投入需要能源配套,這時兩者存在互補關系。而能源和資本的替代通常是伴隨著能源價格的提高,節能技術的大量使用,通過節能為目的的資本投入使得能源消耗下降。
比如說,發明自行車是投入資本替代了勞動力;發明電動車是投入了資本和能源,替代了勞動力;進一步提高發電機的效率,是資本替代能源,也就是我們說的通過提高效率節能。然而,改進發動機的節能動力可以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把能源價格提得足夠高,讓個人有動力去買更高效的電動車,也就是讓企業去生產更高效的電動車。另一個方面,如果政府不想提高能源價格,那么,改進發動機的節能只能政府投入。
提高能源價格還是政府的節能投入,哪一種對節能更有效?
能源經濟學的反彈效應理論回答了這個問題。簡單地說,某種能源產品使用效率的提高開始是會降低該能源消費的,然而,如果能源價格不變,節省能源會使產品成本或能源服務的使用成本下降,引起需求的反彈。許多研究證實了反彈效應的存在,反彈效應使得政府投入提高能源效率而進行節能的努力結果將比預期更小。
通過提高能源價格迫使個人企業進行節能投入,是能源服務成本推高的結果,能源效率提高帶來的節能抵消了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如果整體能源成本沒有下降,就不會有需求反彈,或反彈較小,因此,能源價格的上漲也抑制了需求的反彈,即通過提高能源價格的節能更有效。
反彈效應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資源形式、資源使用設備以及資源市場和總體經濟的發展程度。在特定條件下,由于存在反彈效應,能源效率提高甚至最終可以導致能源需求增加。這種情況發生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的低能源價格政策下的能源市場。對于成熟的市場,盡管存在反彈效應,但節能效果依然存在。
充分考慮反彈效應能更加準確地衡量和評估可能取得的節能減排效果。如果目前中央政府分發給各省的節能目標是以提高能源效率為主,同時又人為壓低能源價格,那么通過效率提高可能得到的節能減排結果就會小于目標。在環境評估上,反彈效應也將增加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帶來的溫室氣體減排預測上的困難。
除非配合能源價格改革,否則提高能源效率不一定能降低能源消費總量,也不一定能減少排放總量。當然,提高能源效率,即使不能減少能源消費,也增加了社會福利,無論如何是一件好事。
反彈效應和能源替代說明,現階段中國的資本投入更多地是伴隨能源需求的增長,能源和資本是互補關系,也就是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資本投入和能源投入同時進行。如果認為目前中國節能減排非常迫切,就必須逐步提高能源價格,盡快使資本和能源之間出現替代關系,從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抑制反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