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和金融危機的迅速蔓延,對石化行業形成強烈沖擊。國務院通過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后,很多人都在焦急等待實施細則的出臺,期望得到更多利好信息,但同時,不乏不甘困守者主動出擊,抓住當前市場供求矛盾趨緩、建設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際上,這也正是國家振興規劃開出的“配方”,一位石化專家日前明確指出,我國石化產業正處在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而由大到強目標的實現,取決于該產業能否把握當前機遇順利實現產業升級。
經過近年來持續不斷的結構調整,青島石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大煉油、青島麗東化工芳烴等大項目的帶動下,石化工業產值目前已突破1000億元,逐步成為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石油加工產品、基本無機化工原料、橡膠制品、精細化工產品等在國內同行業中均占有重要位置。然而青島石化產業存在的問題恰恰是大而不強,雖然大項目、大企業多,但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完整,產業層次依然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金融危機暴發后,青島海灣集團及時對其沖擊程度做出預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風險,減少了損失;雙星集團加快開發應用新技術,調結構,促管理,在嚴峻形勢下成功突圍,生產經營目前已恢復到正常水平;黃海橡膠集團積極開發新客戶,今年3月份半鋼高性能輪胎出口量比上月提高107.5%,全鋼輪胎出口量比上月提高154.5%。
這些骨干企業在市場低迷期表現出來的堅韌和應變能力,為石化產業的穩定與重振增強了信心,為其自身發展積蓄了能量。而青島也得以在石化產業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迅速落實國家調整和振興規劃,著手推動整個產業由大到強。
國家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充分體現了調整與振興相結合的特點,而調整與振興都指向一個目標,即推動這一資源資金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高、經濟總量大的產業由大到強。
去年底,青島千萬噸級大煉油項目投產并實現安全平穩運行,初步建成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煉廠,但其后續項目還沒有充分跟進,強大的帶動作用尚未充分顯現;一批規模小、能耗高、技術水平低、精細化程度不高的傳統產品,目前還亟須升級換代;為數不少的石化企業仍散亂分布在幾個老城區和其他區市,整個產業的集中度亟待提高。這些問題的存在,使青島不能錯失國家大規模調整和振興石化產業的重要機遇,必須加快推動石化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優化產品結構,盡快由大到強。
青島海灣集團董事長羅方輝說,去年針對CPI、PPI和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集團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嚴格控制采購、投資的規模與節奏,提前應對經濟增長回落,大大降低了金融危機暴發后企業的經營風險與損失。目前,石化產業仍然面臨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青島將抓住國家出臺產業振興規劃和青島市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重要機遇,及早淘汰落后產品產能,研究開發科技附加值高、具有產業鏈優勢的產品,不斷推動產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為企業戰勝當前危機、贏取未來發展先機奠定基礎。
青島骨干企業在市場低迷期表現出來的堅韌和應變能力,為地方石化行業的穩定與重振增強了信心,為其自身發展積蓄了能量。而青島也得以在石化產業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迅速落實國家調整振興規劃,著手推動整個產業由大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