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2日)的首屆中國資本與產業國際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談到當前經濟形勢時,坦率表示“不能輕言見底,工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婁勤儉認為從3月份的數據來看,經濟初步扭轉了過快下滑的勢頭,部分行業和地區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他特別指出了鋼鐵工業的轉好跡象。
“但是,由于結構調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國際市場的需求不足,這不是短期能夠彌補的。所以,我們要認真保持政策的穩定,保持對工業的進一步支持。”婁說。
婁勤儉給出了一系列支撐數據。從利潤來看,12個主要工業行業中,有9個行業利潤同比呈下降趨勢。其中,有色以及電子行業的地潤下降幅度最大。
從產能來看,近期產業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汽車行業年生產能力達到1200萬輛,而實際需求量大概是950萬輛左右。另外,今年頭兩個月,10種有色金屬產量同比下降9.5%。
婁勤儉透露,要通過兼并重組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目前,規劃實施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已經在制定一些詳細的指導意見,各項政策正在逐步落實。
在談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時,婁勤儉表示,企業資金缺口進一步擴大,近幾個月以來工業企業成品庫存和應收賬款增多,流動資金不足。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他強調,要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增加貸款規模。工信部鼓勵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央財政已經追加了10億元風險補償基金,推動省級政府加快建立市縣再擔保機構,爭取為中小企業擔保貸款6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