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惠州的豐碩之年。這一年,惠州經濟總量排到全省第六位,年底還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可謂是城市經濟和文化發展雙豐收。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一語中的:“惠州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要抓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惠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仕芳則表示,惠州在實施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采取“四個對接”、“五大基地”來推動綱要在的落實。
惠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仕芳用了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形容惠州在泛珠三角中所充當的角色——深圳、東莞、惠州這三個城市等于三口魚塘,有一天三個魚塘的水位和魚都平均了,惠州就上去了。深莞產業轉移,惠州是首選的承接地,他們發展現代服務業,惠州就積極發展工業,這是錯位的發展。
發展大工業≠犧牲環保
人們在說起惠州大項目時最先想到的是石化方面的殼牌項目,此外,在能源方面有惠東的平湖電廠、博羅的電廠等等,在物流港口方面有惠州港口,在電子方面有液晶項目等等。在發展大項目時,惠州并沒有忽略環保問題。
黃仕芳介紹說,“近幾年來,惠州的環境保護在全省多年來都是第二名和第一名,環境保護做得很好,能做到這點很不容易。第一,污染項目我們不引進;第二,引進項目我們要嚴格評估考慮這個項目的環境容量;第三,統一治污;第四是監控,我們在每個工廠里安裝監控裝置,環保部門隨時可以監控到工廠的治污情況;第五是檢測,比如大亞灣的水質和空氣情況、東江的水質情況,有關部門會進行檢測,確保我們空氣不受污染,我們的江河流域不受污染。”
與東莞深圳錯位發展
惠州,地理上與東莞深圳相鄰,如果才能在競爭中突圍?黃仕芳給出了答案:“錯位發展。”
“深圳和東莞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包括金融、證券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基礎條件比較好。但是,我們惠州發展工業的條件從成本來講比深圳和東莞條件好,所以我們就不和他們拼服務業。他們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產業升級,我們就積極發展工業。在發展現代工業的同時,積極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我們是通過工業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城鎮、農村醫保互選創新
在醫保方面,惠州走在了全省前列,據介紹,惠州將實現農村居民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自由選擇。也就是說,條件比較好的農村居民可以選擇城鎮居民的醫保,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城鎮居民,也可以買農村居民檔次的醫保。惠州市委市政府對此專門制訂了統籌發展試點的實施細則。“到時候,全市一卡通,一張醫保卡,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到指定的醫院看病刷卡都可以了。”黃仕芳說。
按照綱要的要求,到2012年,惠州農村的養老保險覆蓋面要達到60%以上,2020年要達到90%以上。從今年7月1日起,全市各個縣將開始進行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力爭2012年覆蓋率達到60%,惠陽區要實現100%的覆蓋率。
惠州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我是管財政的,去年財政預算支出投放到民生是60億,重點是醫保、社保、教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