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光伏企業都在焦急地等待國家扶持政策的出臺。光伏企業最需要什么?早報記者在采訪上海、江西、江蘇數家光伏企業后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需要政策和財政的支持,歸根到底就是最終應用補貼政策問題,德國、美國、比利時等國的發展都是依靠政府的補貼才做起來的。”
冀望三方面支持
“光伏企業冀望三方面的支持:一是20元/瓦的補貼;二是‘金太陽工程’出臺實施細則;三是光伏項目并網標桿價的確定。”天威英利的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在上海召開的2009亞洲光伏峰會上表示。
這三點幾乎涵蓋了整個光伏業目前的所有期待。按照中投顧問的最新統計數據,2008年全世界太陽能電池總產量達6850兆瓦,我國太陽能電池總產量達1780兆瓦,占全球總量的26%,但是98%均為出口,國內應用微乎其微。目前如何推動國內光伏應用,成為光伏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3月26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對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項目裝機容量大于50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原則上均以20元/瓦的資金補助予以扶持。該項目已經在5月中旬完成第一批項目申報。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光伏發電成本約為30-40元/瓦,本次補貼20元/瓦,相當于成本的50%以上,發電單位成本可有效降至每度電1元左右,這樣將初步達到1元/瓦的目標。
不過,按照目前早報記者了解到的信息,此次補貼是在國家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中分撥出資金來補貼,注定這筆資金額度不會太大,并不能夠補貼到更多的項目。另外,就對于光伏應用很感興趣的上海市,上海市發改委總經濟師周亞透露,上海用于節能減排,包括光伏的整個全部補貼也不過12億元,分攤下來也不會太多。
“上網電價應按年折價”
另外,一直在業內熱議的上網電價標桿定價問題,就目前看來,在年內正式發布的機會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各地審批的光伏項目中,仍然大多以4元/度的價格最終確定上網電價。
昨日,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東亮透露了敦煌10MW項目最終以1.09元/度的價格,由江蘇百世德太陽能科技公司(賽維BEST)、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比利時Enfinity公司聯合體獲得。
但是,業內更關注的是光伏上網電價標桿價的問題。昨日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胡潤青也表示,1.09元/度應該不是最后的行業標桿價,肯定會多次競標多個樣本來確定行業標桿價,具體仍然需要更多項目來驗證。業內人士認為,這符合正常的確定程序,不太可能就一個項目而決定今后定價政策。
而且頗為重要的是,國投電力0.69元/度的報價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目前1.09元/度的價格,最多也僅僅是個別企業的盈虧持平。按照業內平均的預計,即使目前硅料下降到50美元/千克的低價位,仍然在1.5元/度左右的水平。作為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招標定價的方式會使行業過早地陷入價格戰,上游企業為降低成本,可能會犧牲質量并減少研發投入,這不利于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就多次表示,強烈反對招標制度。他認為中國要發展太陽能就不能通過招標來定價,而應該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折價規定定價,比如說今年1.8元/度,明年1.6元/度,后年1.4元/度,到2012年1元/度,這樣降比招標要好。
這樣的按年折價,正是目前德國等光伏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據阿特斯太陽能的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對早報記者介紹,德國是按照逐年遞減上網電價9%的形式來推動太陽能發展的,其實按此推算用不了幾年,隨著技術的進步就能夠與傳統能源價格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