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4日召開的江蘇省石化產業調整振興發展論壇上,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副會長趙偉建表示,前不久出臺的《江蘇省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已明確全省今后3年的工作目標。即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及高新技術產品比重;注重提高節能減排水平、骨干企業競爭力和產業集聚度等,其中調整產業結構列在各項工作之首。
江蘇是石化和化工大省,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長期以來居全國前列。截至今年5月,該省有5213家石化和化工企業(可統計口徑),資產總額5200億元,銷售收入7360億元,占全國石化產業的12%。因此,江蘇省政府十分重視此次《綱要》的編制和項目實施,并確定了較為詳細的工作目標。
《綱要》對調整產業結構提出明確要求:今后3年,全省石化產業將向高端化、精細化、完整產業鏈方向發展。到2011年,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能源化工的產值占全行業比重達到35%以上,其中高端精細化學品產值占全行業總產值的50%以上,居國內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到2011 年,全省石化行業新增新產品產值15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行業總產值的40%以上。同時在2008年全行業能耗指標的基礎上再下降15%以上,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要求。
記者從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了解到,提高骨干企業競爭力也列入《綱要》中,到2011年,形成主營業務年銷售收入在1000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2家,200 億元至500億元的企業5家,50億元至100億元的企業20家。《綱要》還對提高產業集聚度制定了目標。到2011年,全省國家級、省級化工產業園年銷售額達到6000億元以上,建成2~3個大型成品油貯存基地;10個左右大型碳一化工、化工新材料、鹽化工、生物化工、能源化工生產和研發基地;5~6個石化及延伸產品(精細化工產品)、農用化學品生產和研發基地。
《綱要》雖確定了具體的工作目標,且對振興江蘇石化產業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江蘇省屬于資源、能源短缺的省份,國內外原材料、油、煤、天然氣等資源及能源價格的變化,均對該省石化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另外,江蘇是化工園區產業集中度較高的省份,國內知名的大型化工園區多建在南京至上海的長江段兩岸。目前有70多個國家級、省市級化工園區,雖然數量較多,經營業績較好,但仍存在規劃不夠合理、產業關聯度較低、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江蘇省發改委、經貿委及化工行業協會專門出臺6項措施,確保《綱要》的實施。這些措施包括:抓大型石化與抓成長型骨干企業相結合,重點做強一批主管業務明確,技術創新能力強,銷售額高的大中型企業;抓生產型企業發展與抓物流企業的整治相結合,解決原料來源與產品走向問題;抓政府導向投資與吸納民間資本投資相結合,解決單一依靠政府導向投資的問題;抓化工專項整治與抓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轉移相結合;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相結合;化工園區建設和三大區域石化、化工差異性發展相結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