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中美之間在清潔能源項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開發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取得進展。”
7月15日下午2時許,在北京王府半島酒店二樓,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開門見山。這是他首次以該身份訪華,與他一起而來的還有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在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召開前,美國內閣主要班底全部在華亮相。
與2008年以民間友好使者身份接受本報采訪時相比,這次坐在記者面前的駱家輝表情略帶疲憊,其首日行程表安排以刻鐘計,在專訪前不久他才在此參加了一個商務簽字儀式。但回答提問時,他仍然不改快人快語的作風,對諸多涉及兩國經貿領域的關鍵問題并不回避,分析后不忘給出建設性的建議。
根據美國商務部7月10日公布的數據,美國5月份貨物和服務的出口額達到1233億美元,增長了1.6%,進口額為1493億美元,下降了0.6%。貿易赤字為260億美元,與4月份相比下降了9.8%,為十年來最低。
赤字下降背后,駱家輝坦承,在全球經濟未走出衰退之時,美國采取了在全球范圍內采購美國公司產品的策略,“有助于改善貿易平衡狀態”。
但他同時提醒,目前中美兩國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增加國內就業,并表示中美刺激國內經濟,要反對和避免貿易保護,“在美國需要,在中國也需要這樣。”他說。
本次訪華,駱相對低調,但不知本月27日至2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他會表現如何?
氣候和能源是本次訪問主題
《21世紀》:今年下半年對于兩國關系來說,有幾個非常令人關注的事情,即首輪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 奧巴馬總統將正式訪華,以及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雙方能否在哥本哈根達成共識。有輿論認為二位來訪是為上述事項做準備,還聽說兩位部長此行來訪比預定行程提前了兩個月,是這樣的嗎?
駱家輝:我們是按照預先確定的行程來訪的,不存在提前兩個月的事情。
《21世紀》:此次來訪的使命和重點工作是什么?
駱家輝: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中美之間在清潔能源項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開發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取得進展。我認為,中美之間必須通力合作,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制定出針對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新的技術標準。
增加就業是中美面臨的大問題
《21世紀》:根據新近公布的美國貿易數字,美國5月份的貿易赤字與4月份比下降了9.8%,達到十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自4月份以來,進口下降了0.6%,出口增加了1.6%。這種變化代表了什么趨勢?你上任后在推動自由貿易上會采取哪些動作?
駱家輝:目前世界經濟仍處于危機之中,美國采取了在全球范圍內采購美國公司產品的策略,這有助于改善貿易平衡狀態。
但是我們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如何能增加美國國內的就業機會,同時中國也能夠增加其國內的工作崗位。目前中美兩國政府都在著手采取刺激國內經濟的計劃,我認為,在執行這些計劃時,要反對和避免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需要這樣做,在中國也需要這樣。
《21世紀》:你指的貿易保護主義有哪些具體體現?
駱家輝:盡管中國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政府采購項目中可以采購美國公司雇用中國工人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但是中國的有些地方政府官員并不考慮從當地的合資公司或美國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進行采購。盡管這些產品和服務也是在中國由中國的工人生產的。我認為,這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
發展雙贏的經貿關系
《21世紀》:你對今后改善中美貿易逆差有何建議?在雙方共同受益的前提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取得共識,這是否有助于改善雙邊貿易逆差、減小貿易摩擦?
駱家輝:是的,目前有許多機會有助于我們改善雙邊貿易逆差。中國可以購買更多的美國技術和產品,比如,中國正計劃修建許多核電站,美國公司可以提供相關建設技術以及專業經驗,修建核電站將帶來眾多的就業崗位,也為美國工人創造了工作機會。這就是發展雙贏的經貿關系。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問題,康明斯是一家美國公司,生產車用發動機。在中國的公司有7000名中國雇員,生產的發動機除部分工序在美國完成以外,一部分工序在中國由中國工人完成。這個項目既為中國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也減少了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同時該產品還有助于減少大氣污染。
《21世紀》:眾所周知,美國經濟刺激計劃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IT、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許多人擔心在涉及到這些領域的招投標和政府采購計劃中,存在貿易保護主義,你認為在這些領域是否有可能產生貿易摩擦?如何避免?
駱家輝:我認為這些擔心可以通過簽訂WTO的一般政府采購協定并遵守該協定,來得到規避。
在我們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即便是涉及到“買美國貨”的提案,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也有權利選擇其它國家作為產品采購范圍。前提是,這些國家必須簽訂WTO一般政府采購協定。這些內容也涉及到了我所管理的部門,我同意通過這一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