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半,我們煤炭產量才完成三分之一,同比下降30%-40%。”7月15日,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公司安全管理局副局長郭成剛說,集團原定全年1800萬噸生產任務,不能確保能如期完成。
今年以來,山西省內嚴格限產,復產復工進度緩慢。
出于對市場需求低迷的憂慮,以及安全考量,山西省要求到年底煤礦個數壓減到1000座左右。郭說,省里要求各地政府上報地方煤礦資源整合方案,報批后才允許復工復產,但同煤、焦煤、陽煤、晉煤和潞安煤業等五大煤炭集團不在限產之列。
據山西省煤監局最新通報,上半年全省共有633座煤礦復工復產,約占省內煤礦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國有重點礦井復產比例最高,共計95座,復產面達到75%;地方煤礦復產87個,占32%,鄉鎮集體煤礦復產221個,僅占16.6%。
去年同期,山西省煤礦復產率高達80%左右。今年僅1/4煤礦復產,顯示山西煤炭產量仍未走出低谷。
“上半年煤炭產量,初步統計同比增長4%-5%,最后數據以國家統計局為準。”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行部副主任王戰軍說,增長主要來自國有重點大礦,地方煤礦因為限產,“肯定減產。”
王戰軍判斷,電力迎峰渡夏,煤炭進入銷售旺季。從煤炭產銷情況來看,中國經濟有好轉跡象,但斷言反彈仍需慎重。
國企第一輪“跑馬圈地”結束
在資源整合中地方煤礦受影響較大,絕大多數煤礦停產到5月份,5月以后才開始松動。“形勢嚴峻。”郭說。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下稱煤銷集團)是山西省重點培育的大型煤炭集團之一,但其轄有的46座各類地方煤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仍受資源整合的影響,目前復產煤礦僅20座,釋放產能1000萬噸,不到總產能的一半。
此外,煤銷集團與全省11地市的市、縣兩級政府都完成了意向談判。“7月初,各地上報的煤炭資源整合方案基本批復完畢”,他說,這意味著煤礦重組第一階段的“跑馬圈地”結束。
在這輪“圈地”中,煤銷集團公司在晉中、陽泉、呂梁取得105座煤礦的整合權,規劃產能達2970萬噸/年。加上此前在太原、臨汾兩地獲得的2290萬噸產能,該公司目前已獲得5200多萬噸/年的煤炭產能,斬獲頗豐。
山西地方煤礦也在盡力擴充地盤。大同渾源縣現有8座煤礦,兼并重組后,整合為5處,生產規模由213萬噸/年增加到600萬噸/年。這些煤礦將組建為一家地方煤炭集團。“縣里已經明確,由我們控股其它4家煤礦。”百川煤業重組項目負責人說,整合方案批復后,即開始著手煤礦技術改造,最快年底可以投產。
由于地方煤礦大面積停產重組,山西煤炭價格上半年維持中、高位運行,有些大礦煤價甚至還有所上漲。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數據顯示,1至5月份,山西煤炭銷售價格同比提高60元左右。而從山西五大煤炭集團經營情況來看,噸煤綜合平均售價同比提高了65元,增長15%;累計完成煤炭銷售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10%。
隨著資源整合進程的加快,外界估計山西地方煤礦下半年將陸續復產,對目前供需低位平衡的煤炭市場將構成一定壓力。但是郭對此前景并不看好。“現在尚不能確定經濟已經回暖,下半年市場形勢仍不樂觀。”他說,另外,下半年還有60周年大慶等節假日,按慣例,一些安全不過關的煤礦還要繼續停產整頓。
內蒙放量,產量全國居首
在山西煤礦整合重組、限產保價之時,內蒙古煤炭放量生產。
據自治區煤炭工業局統計,上半年內蒙古原煤產量完成2.8億噸,同比增加6159萬噸,增長27.48%,產量超過山西,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業內曾預計內蒙古煤炭產量將于2010-2011年超過山西省,今年他們有望提前實現目標。自治區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王作儲認為,這主要得力于山西加大煤礦關閉整頓力度,上半年減少近一半產量,為內蒙古煤炭外銷騰出了空間。
上半年,內蒙古出區煤炭1.55億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31萬噸;而山西五大煤炭集團1-5月份僅完成出省銷量6661萬噸。“去年全區煤炭產量4.5億噸,今年預定目標是5.5億噸,”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臣華說。
楊認為,“內蒙煤炭產能很早就達到了現有規模,但市場以外送為主,長期受制于鐵路交通和地理區位都比內蒙更好的山西。”他說,山西限產給內蒙讓出了外部市場,全區煤炭產能現在都釋放出來了。
經濟初現復蘇跡象
內蒙煤炭產量上半年超過山西。但作為中國第一煤炭大省,山西的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撼動。
“去年山西煤炭產量近7億噸,今年因為市場形勢不好,煤礦利用這個機會進行資源整合,產能沒有充分釋放。”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潘云預計,山西地方煤礦經過整合改造,生產技術和規模都會提升到更高水平,煤炭產量將再次反超內蒙。
7月12日,潘在山西省社科院主持召開了山西經濟形勢研討會。一季度,山西GDP同比下降8.1%。初步估算,山西上半年GDP將同比下降4%-5%。研討會認為,二季度經濟形勢好于一季度,預計三季度逐步回暖,大部分經濟指標可轉為正增長,四季度經濟會有較快發展。
“上半年山西煤炭產量逐月提升,價格也有所回升,整體形勢已經出現復蘇跡象。”潘說,山西經濟增長取決于國內對煤、鋼和電的需求,如果全國經濟放量增長,保8的可能性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