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3日),漲停之后的中國石化A股繼續迎來了3.06%的漲幅;如果從7月20日算起,本周四個交易日中國石化的漲幅接近20%,為本周上證指數4.35%的漲幅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作為中石化的認購權證石化CWB1最近幾個交易日卻呈現大起大落的走勢,在21日和22日暴漲6.21%和20.28%之后,23日卻迎來了9.38%的跌幅,最終報收于1.865元。
“對于中石化來說,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業績的大幅提升顯然是近期股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一位于7月22日買入中國石化的基金經理23日下午收盤后在電話中表示,“另一方面,雖然離石化權證行權還有半年多時間,不過300億的行權資金對于公司來說仍舊是個不小的誘惑。”
行權意愿
對于眾多市場參與者來說,幾個月前武鋼認購權證武鋼CWB1(580013.SH)的行權風波歷歷在目;從3月16日到4月10日,武鋼CWB2行權前正股武鋼股份(600005.SH)超過40%漲幅的凌厲走勢讓一些投資資金賺得盆滿缽盈。
如今,盡管距離石化CWB1的行權期尚有7個月的時間,但不少投資者還是愿意將此輪中國石化的拉升走勢和石化CWB1的行權聯系起來。
2008年2月20日,中石化發行了300億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中30.3億份認購權證石化CWB1于當年3月4日在上交所掛牌交易。
經過今年6月15日第三次調整之后,石化CWB1的行權價被確定為19.26元,行權比例仍舊保持1:0.5不變,這意味著兩份認購權證并支付19.26元后將獲得1股中國石化正股的股份。
也就是說,如果在明年2月25日至3月4日的行權期中國石化正股價格超過19.26元,那么石化CWB1的持有者將會選擇行權,當然,對于通過購買認購權證來行權的投資者來說,成本還需要包括兩份權證自身的價格。
而對于中國石化來說,如果能夠成功行權,公司將獲得291.789億元的現金,當然其股本也相應在目前的867.02439億股的基礎上增加15.15億股。
這對于如今財務費用高企的中國石化來說,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得不承認,對于在上海、香港、紐約和倫敦四地上市的中國石化來說,其直接融資渠道極為暢通,況且來自聯合資信評估公司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3月,公司獲得的1850億元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的達到1404億元之多,但2008年高達87.23億元的財務費用較之上年上升78.38%。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石化短期借款高達639.72億元之多,較之上年大幅增長73.11%,其中短期銀行借款占63.68%(主要為信用借款),較大的短期借款規模使得其融資成本相對較高。
另一方面,從報表上來看,考慮到中國石化承擔的中國國家儲備油項目等因素,公司最近兩年內的營運資金存著一定缺口。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7月16日,中國石化剛剛完成了總規模為15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工作,按照公告,這部分資金的75%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剩余25%用以優化債務結構及降低財務成本。
事實上,即便不算上這筆短期融資券,中國石化目前待償還的債務融資工具及境內公司債券合計達到895億元,這還不包括境外的117億港元債券,以即期匯率折算兩者合計約998億元人民幣。
“應該說,無論是日照港、武鋼股份還是中國石化當初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時候肯定都有過兩次融資的想法。”大通證券衍生品研究院歐陽曉輝對此表示,“從目前中國石化的走勢來看,市場對此確實有這樣的預期,但最終能否實現還要靠市場來決定。”
業績能否支撐行權
截至7月23日,石化CWB1報收于1.865元,如果按照19.26元的行權價格計算,理論上中國石化正股價格則需要高于22.99元,石化CWB1的持有者才會有行權動力。
當然,如果在到達明年2月25日行權期之前,依然處于深度價外的石化CWB1不排除面臨歸零的走勢,那樣看來行權價19.26元至少是中國石化正股需要逾越的第一目標位。
而如果以7月20日中國石化11.92元的收盤價計算,公司股價還需要上漲60%才能夠觸及到19.26元的行權價格;經過了本周4個交易日的上漲之后,7月23日的收盤價13.79元距離19.26元仍舊需要40%的漲幅。
對于中國石化來說,值得慶幸的是受益于成品油價格調整和今年二季度原油價格上漲,公司的業績在近期得以迅速提升。
近期公布的業績顯示,中國石化上半年完成原油產量149.12萬桶,同比增長1.18%;原有加工量860萬噸,同比增長1.82%;實現成品油總經銷5771萬噸,同比下降8.43%。從單季度環比數據來看,第二季度經營狀況明顯好于第一季度。
在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EPS)僅為0.129元的基礎之上,來自內地的賣方研究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石化二季度業績有望出現大幅提升。
海通證券在7月23日發布的中國石化跟蹤報告中預測,“公司上半年的EPS在0.35元,其中二季度的EPS為0.22元”;與此同時,其石化與基礎化工行業分析師鄧勇樂觀地認為,公司7月份及三季度仍將取得不錯的業績,其中“7月份EPS有望達到0.1元”。
在這一基礎上,海通證券預計中國石化今明兩年的EPS有望達到0.69元和0.78元,在維持此前給予的“增持”評級的同時,鄧勇給出了中國石化15元的短期目標價;這一目標價格和中信證券在7月15日給出的目標價完全一致。
同樣看好中國石化今年業績的還包括去年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石油化工行業第二名的裘孝峰,供職于招商證券的裘孝峰今年以來一直看好中國石化,其在7月22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把中國石化2009年和2010年的業績預測從此前的0.62元和0.83元上調至0.75元及0.95元,這是目前國內賣方市場中針對中國石化給出的最高的盈利預測。
不得不承認的是,賣方機構對于中石化的推薦同樣獲得了買方機構的認可,從上交所提供的7月22日的成交回報來看,當日買入中國石化前5的席位中有4家是機構席位,合計買入資金達到4.5億元之多;而賣出前5席位中僅有一家機構賣出約5878.45萬元。
可以佐證的是,來自大智慧軟件分析系統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22日超大賬戶買入中國石化的資金約為4.24億元,按照大智慧的分類,超大賬戶是持股超過100萬股的賬戶。而在7月23日,超大賬戶繼續出現買入超過1億元的買入狀態。
上述提及的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按照我們的測算,中國石化今年的業績在6-7毛之間,目前20倍的市盈率雖然并不算太低,但和其他已經經過輪番上漲的板塊相比,仍舊處于一個相對估值洼地;至于股價最終能不能達到19.26元行權價誰也說不準,這個還和原油價格走勢及明年的業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