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及中國農業銀行共同主辦的“2009年夏季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在京舉行,各大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80多人出席會議。與會者認為,二季度中國經濟出現了反彈,但也有可能二次探底。
在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RCIF)副主任何帆,代表宏觀研究團隊發布了“2009年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報告”。該項研究認為,目前我國經濟雖已有反彈之勢,但復蘇基礎仍然未穩。一方面是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的迅速上漲,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擴張;而另一方面,卻是居民消費、就業、收入分配面臨巨大壓力。因此,V型反彈的宏觀經濟形勢不排除演變為W型的可能?;诖耍嗟匾兄刎斦?,以及將政策重心放在改革和結構調整方面,將是必要的。
報告還預測,今年第三、四季度的GDP增長率,將分別達到9.1%和10%,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將最遲于年末回復到正增長。
有專家認為,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持續了年初以來的反彈趨勢:企業的投資、生產經營活動呈現好轉,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重歸活躍狀態。但反彈不一定意味著持續復蘇。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復蘇的基礎仍不穩定: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再次凸顯,未來的通脹壓力不容忽視,宏觀經濟穩定可能再次面臨嚴峻挑戰,經濟增長潛力不容樂觀。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排除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而且,短期反彈越是迅猛,出現二次探底的概率就越大。
專家建議下半年在政策上適時進行調整:一是應調低經濟增長率的目標,為市場力量對實體經濟結構失衡的自發調整留下空間。二是中國財政狀況良好,因此經濟刺激政策應更倚重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近期容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在中長期容易引起投資浪費、產能過剩和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增加。流動性易防難收,應盡早制定“退出戰略”。三是政策重心不應再是應急式的保增長,而是應放在改革和結構調整上,糾正過去發展戰略中的失誤,才能為長期的經濟增長創造條件。(來源:博聯社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