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雋透露,接下來國家計劃在十幾個省市發展低碳經濟的試點示范,包括廣東、香港、北京、上海等較發達地區,也有保定、合肥等二線城市。
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吉林省吉林市將成為排頭兵。
昨天在國際氣候組織(TheClimateGroup)“高端對話:中國的低碳商機”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表示,國家發改委已批準了吉林市作為第一個低碳經濟示范區項目,并將于9月或10月提出最終報告,赴吉林市與當地政府商討具體事宜。
同時,我國研究征收碳稅的步伐正在加快。
示范項目涉吉林各行各業
姜克雋在論壇間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吉林市低碳經濟示范區項目涉及吉林市現有的各個行業,并計劃在吉林市發展新能源行業。該項目將推動吉林市全面發展低碳經濟,使其能夠從2020年開始減排,并計劃幫助吉林市屆時成為全國范圍內發展低碳經濟的領先地區。
本月12日的國務院會議曾指出,下一階段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示范。
昨日論壇上的部委官員、發改委能源專家以及企業代表認為,其意義在于,這是我國首次將低碳經濟作為自己的戰略問題明確提出來,而非緣于國際壓力。國際氣候組織昨日也表示,中國正在快速成長為低碳產品和服務等領域的世界領跑者。
“吉林市仍然是發展重工業的城市,但是我們認為它仍然有機會。我們在尋找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非常詳細地進行分析,工業、交通、建筑怎么做,把它所有的機會都挖掘出來。”姜克雋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工業界和政府認識到低碳經濟的機遇和區域的競爭性。”
另據姜克雋透露,接下來國家計劃在十幾個省市發展低碳經濟的試點示范,包括廣東、香港、北京、上海等較發達地區,也有保定、合肥等二線城市。對示范地區的確定,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選擇標準,主要看當地政府的積極性。
姜克雋還告訴記者,吉林市低碳經濟示范區項目旨在為吉林市提供全面的發展低碳經濟的路線圖,并為其他地區的試點示范提供經驗。不過,當前低碳經濟的定義仍然比較模糊,該示范項目的計劃減排量等具體內容目前還不明確,計劃投入資金也尚未確定,“這些內容最終都將在報告中提出。”
低碳經濟結構需政策引導
12日的國務院會議已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目標作為各級政府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重要依據,不僅如此,目前國家還在考慮將發展低碳經濟的內容納入“十二五”規劃中。姜克雋透露,發改委正在向國務院提此建議。
與此同時,國家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也表示,明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國家各政策部門在低碳經濟創新上,會給大家更為驚喜的答案。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提醒說,經濟增長向低碳經濟轉型是大勢所趨,其商機是無限的,但是要真正實現這個商機還有很多技術問題,以及結構問題。譬如,目前風能發展有過熱勢頭,而對低碳經濟的一些其他領域則研究不夠,這樣的結構問題需要政策調整和引導。
另外,在低碳經濟趨勢的引導下,我國研究征收碳稅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姜克雋說,此前的計劃本是先開征燃油附加稅,三四年之后征收能源稅,有了比較好的經驗再開征碳稅;但現在財政部財科所和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具體怎樣實施碳稅的進程普遍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