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離岸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昨天在港公布上半年業績報告。整個上半年,該公司油氣產量達1.058億桶油當量,同比增長15.2%。其中,原油凈產量為8730萬桶,同比增長20.1%。不過,受油價暴跌影響,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僅為124億人民幣,同比下滑55%。
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總收入406.5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700.4億元下降42%;凈利潤124.0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275.4億元下滑55%。這一數字也略低于業界預期。
相比中石油、中石化的一體化模式,核心業務主要在海上勘探開發的中海油下游業務比重相對較小,既受到國際油價暴跌的拖累,又無法從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中獲得太大支持,這也是該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不如“石化雙雄”的主因。記者注意到,該公司上半年平均實現油價僅為49.35美元/桶,較上年同期的每桶102.50美元下跌52%。而由于新簽合同價格調整,公司平均實現氣價為3.90美元 /千立方英尺,同比上漲6.6%。
上半年,中海油的基本每股盈利達人民幣0.28元。鑒于公司穩健的財務狀況,董事會決定派發2009年中期股息每股0.2港元。
據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介紹,公司今年上半年產量增長強勁,主要得益于文昌油田群、西江23 -1和蓬萊19-3二期B平臺等去年投產的主力項目上半年表現良好,推動產量穩步攀升。在中國海域,公司的自營油氣田包括番禺30-1、渤中28-2南和秦皇島33-1等新項目已經順利投產。在海外,尼日利亞OML130這一大型深水項目的一期Akpo油田也順利投產,成為公司海外產量增長的重要動力。此外,印度尼西亞東固液化天然氣項目也已于7月初投產。
勘探方面,該公司在上半年共取得10個新發現和8個成功評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對中國海域首個深水天然氣發現荔灣3-1所鉆的兩口評價井均獲得成功。
傅成玉還表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桶油成本19.50美元,比去年全年平均下降約1.4%,使公司桶油成本繼續處于國際同行中的領先水平。公司還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推進節約措施,使桶油作業費同比下降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