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的炙手可熱,使投資多晶硅一時成為行業熱潮。但在下游光伏電池銷量尚未完全恢復的大背景下,上游多晶硅企業先支撐不住了。
11月17日晚間,江西賽維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NYSE,下稱“LDK”)決定把手里的一塊燙手山芋——1.5萬噸多晶硅廠部分股權轉讓出去,以此換錢來緩解公司財務壓力,也讓多晶硅廠繼續正常運轉下去。
這是國內第一家將股權轉給信托公司的多晶硅企業,在目前多晶硅產能過剩的狀況下,多晶硅企業的負擔之重可見一斑。
出讓15%股權
LDK此次轉讓股份并不復雜:江西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買下這個產能1.5萬噸多晶硅廠的15%股權,交易價格人民幣15億元。
根據相關資料,江西信托由江西省國資委直接監管。一位熟悉多晶硅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這可能是江西省政府在背后推動。
LDK一位內部人士昨天也向CBN確認:“引入江西信托主要是對方看好公司潛力,也有融資考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分析師告訴CBN,由于多晶硅被政府定義為存在“產能過剩”傾向,因此目前多晶硅企業想從銀行貸款比較難,從信托公司獲得資金是個辦法。
多晶硅價格在最近3年間由最初30美元/公斤,暴漲至2008年的最高400美元/公斤,再跌落至現在的60美元/公斤。一份行業報告顯示,到2009年6月底,我國已有19家企業多晶硅項目投產,產能規模達到3萬噸/年,另有10多家企業在建,擴建多晶硅項目,總規劃產能預計到2010年將超過10萬噸。而2008年我國多晶硅的總需求量才17000噸。這些產能若全能兌現,將超過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同時,多晶硅的高耗能也讓企業不堪重負。據CBN記者了解,企業制造一公斤多晶硅的用電量約為160千瓦時,也就是說,1噸多晶硅要耗電1.6萬千瓦時,目前國內提煉多晶硅耗電量基本在2萬千瓦時/噸。而被定義為高耗能行業的電解鋁,用電量約是1.45萬千瓦時/噸。顯然,多晶硅耗電量比電解鋁還要高。
LDK從制造電池硅片起家,目前其硅片產能全球最大。2008年該公司正式介入到對資金需求更多的多晶硅業務。按照計劃,總計2.1萬噸產能的多晶硅制造分為兩個部分,6000噸為其一,1.5萬噸為另一個大項目。這次出讓股權的就是1.5萬噸的那家廠。據記者了解,目前1.5萬噸的項目分為3條線,第一條線5000噸已在試運行,另外兩條線在繼續,還未達產。
嚴重缺錢
記者拿到一份LDK所在地江西當地政府部門所做的材料顯示,LDK需要150億元人民幣建設多晶硅項目,“資金鏈非常緊張,硅片廠資產負債率非常高,影響該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再融資能力。”
在多晶硅廠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情況下,LDK卻正遭受虧損之苦。根據財報,今年第二季度LDK的總利潤是-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1.12億美元。就在第二季度,LDK向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一家信托公司借款10億元人民幣,為多晶硅業務發展鋪路。當季,該公司有2.66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短期銀行借貸、需在當期支付分期付款的長期貸款竟然共計11.89億美元之高,環比上漲22%。
一位精通海外會計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11.89億美元和2.66億美元這兩個數字可能表明,這家企業的短期償貸風險較高。上述新能源分析師也表示,與其他已建成并有產量的多晶硅公司不同,未來LDK還將面臨另一重困境,“2008年上半年整個多晶硅市場環境比較寬松,成本為60美元/公斤,能賣到100美元到400美元/公斤之高。但2010年達產的多晶硅廠可能出現虧損,原因是其銷售價格可能就是成本價。”但LDK內部人士昨天表示,公司的多晶硅項目不會虧損,會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