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業(yè)存在政策風險、投資回報不固定等,但也存在大量的商業(yè)機會。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煤”)在籌備一個大型子公司,全力進軍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煤化工細分產業(yè),中煤集團內部稱之為“中煤集團煤化工公司”。
一位知情人士向CBN記者表示,集團已為這家子公司設立了一個籌備組,正式掛牌時間未定。據(jù)CBN記者了解,該煤化工子公司一部分的職能將是負責管理三個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分別位于內蒙古、新疆和陜西)、2個煤制烯烴項目(設在內蒙古、陜西),而上述五大項目都還處于前期準備階段。
另據(jù)記者獨家了解,到2015年中煤在煤化工產業(yè)上的投入將高達400億元。
作為全國第二大煤炭生產企業(yè),中煤現(xiàn)包括煤炭生產與貿易、煤礦建設、煤炭機械設備、發(fā)電以及煤化工等五大方面。
早在2008年1月,中煤集團所屬的上市公司中煤能源(601898.SH)擬將回A股籌集來的170億元用于包括60萬噸/年的烯烴、180萬噸/年甲醇和年產千萬噸煤礦的項目投資,金融危機讓這一連串的項目都剎了車。
煤化工是以煤炭為源頭的下游衍生產業(yè),包括了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等。去年以來,因為國內的甲醇、二甲醚產能過剩,下游需求沒有太大起色而開工率暴跌、虧損連連,并不被市場所看好。今年10月,國務院也曾專門指出,不再允許興建單純擴大產能的電石、焦炭等煤化工子行業(yè)。
而對于中煤能源未來這家子公司可能涉及的核心業(yè)務——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也曾傳出政府不支持的說法。
有消息稱,國家相關部門曾指出,煤制天然氣成本高昂、過程也不清潔,不符合低碳經(jīng)濟的方向,可作為技術儲備,但并不適合推廣利用。
招商證券研究員裘孝鋒就表示,煤制天然氣的技術和生產過程已較成熟,但該產業(yè)現(xiàn)在存在幾個問題:天然氣定價的改革方向雖然很明確,天然氣價格會繼續(xù)上漲,但未來每年的定價是否能夠達到天然氣生產企業(yè)的預期還很難說。如果說政府只是將價格做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控制其上漲幅度的話,那么動輒投資上百億的煤化工企業(yè)可能會有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投資回報期。
“另一個問題則是目前煤制天然氣還沒有一個商業(yè)化運營項目,而且政府對該產業(yè)的規(guī)劃也還不算特別明確,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裘孝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