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而未決的光伏上網電價又生變局。
11月8日,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向本報記者透露,正在制定中的光伏上網標桿電價近期又有變動。
在此前的討論中,光伏上網電價確定在1.1-1.2元之間,1.15元/度成為最可能出臺的上網標桿電價,但是目前上網標桿電價有望再次降至1.1元以下。“敦煌項目的標桿價格1.09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上網標桿電價。”該高管表示。
據了解,經過此前的調查和研究,發改委物價司傾向于敲定1.15元作為最終的上網標桿電價。但是國家能源局則更加傾向于1.09元/度的價格。據前述高管介紹,目前定價方案仍在國家能源局的討論修改過程中,最終方案有望于2009年底或2010年初最終獲批出臺。
用低價策略防止產能過剩?
2009年6月,我國的第一個光伏電站特許招標項目——敦煌10兆瓦項目最終被中廣核、百世德、比利時Enfinity三方組成的聯合體以1.09元/度的次高電價中標。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敦煌項目的1.09元/度的電價,其主要的作用是試探市場可以承受的底線。
百世德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方鵬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時候曾表示,按照該公司的嚴格測算,1.09元/度的電價并不會造成虧損,其根本在于“供應商、制造商上下游聯動的合作”。
不同于百世德,絕大部分的光伏企業并不認同1.09元/度的價格可以盈利,他們提出了1.5元/度的定價區間。但是,經過多次調研之后,發改委價格司認為,如果定價在1.5元/度,則意味著國家將要給出很大的財政補貼,因此,發改委的初步意向落在1.1元-1.2元之間,1.15元成為最有可能的最終上網電價。
但是,據該高管透露,在上網電價的制定過程中,國家能源局的意見始終是參照敦煌項目特許權招標價格,即1.09元/度出臺上網標桿電價。
據該高管介紹,能源局鎖定1.09元/度的理由是,這一價格的最終中標,就可以說明其實該價格還是有其盈利空間的。同時,該價格的確立有助于促進光伏企業加緊進行技術研發,以技術的進步降低成本。
而孟憲淦也表示,政府當初定1.09元/度電價的初衷,有避免電價定得過高后,國內市場一旦開放,境外投資者蜂擁而入造成國內光伏市場過熱局面。
“目前,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完全啟動,就已經出現下游多晶硅產業過熱趨勢。你想價格一旦放開,局面會是怎樣?”孟憲淦說。
在能源局和發改委價格司的溝通協調過程中,光伏上網電價定價方案的出臺時間一拖再拖。
“定價方案原本已經基本確定,但是由于能源局更加傾向于按照1.09元/度的價格最終出臺,因此最近又遞回能源局,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修改。”該高管表示。
薄膜派希望低價?
從敦煌項目爆出0.69元的超低競標價格的那一刻起,光伏業界對于光伏上網電價究竟應該確定在哪個區間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
光伏企業龍頭——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董事長施正榮日前表示,只有1.44元的電價才能實現光伏裝機大規模發展。該電價即為無錫尚德在敦煌項目的競標過程中所提出的報價。
“低于1.44元的電價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賺錢。當一個產業還是嬰兒期,如果在經營的過程中不能有利可圖,有什么樣的實力和資本繼續擴大規模?又如何能繼續投資研發,來研究更多更好的技術和產品呢?”施正榮說。
但是,鉑陽精工董事長彭立斌則表示,按照現有的技術,該企業生產的薄膜電池可以做到將成本降低到1元/度左右的水平。據他透露,其母公司鈞石能源即為在此前敦煌項目招標中報出0.69元/度超低價的國投電力聯合體的合作伙伴之一。
據彭立斌介紹,該公司研發的薄膜技術與目前廣泛應用的多晶硅技術相比,造價相對低廉,同時其轉換效能也較之提升6%-12%。“按照我們的測算,兩到三年內,鉑陽精工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將降至火電調峰時的成本。”彭立斌表示。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部分光伏企業還是認為,1.09元/度的電價則是“絕對不可能盈利的”。
在此前的4月28日,尚德與天威英利、賽維LDK等13家光伏企業共同簽署《洛陽宣言》,表示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每千瓦時1元錢的上網電價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到2012年實現的,現在還遠遠不能達到。按照成本測算,目前我們可以接受的上網電價還是在1.5元/度左右。”參與簽署洛陽宣言的一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強調。
而孟憲淦表示,不管最后的結果是1.09元/度還是高于1.1元,即將出臺的標桿上網電價還只是與此前的敦煌項目中標電價一樣,“只具有標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