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原本一直比較火爆的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立刻感到了市場壓力。今年前三季度,全行業的產銷量同比仍然呈現負增長。“目前廢橡膠利用行業面臨市場壓力、特保壓力、政策壓力和環保壓力,預計今年全行業產量將維持在去年水平,但效益將會下降。”在近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舉辦的2009中國(黃州)橡膠再生利用信息與技術論壇上,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前任理事長、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倪雪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倪雪文介紹,去年10月份開始,一直是賣方市場的廢橡膠利用行業開始感到了市場壓力,有規模的企業壓力更大,如南通回力今年再生膠產量壓縮了20%,且目前普通再生膠價格還下降了10%左右。另外,壓力還表現在去年形勢好的時候新上馬了一批生產線,加上老企業的擴能,這些項目將陸續進入產能釋放期,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效益更會下降。由于規模較大的再生膠企業基本都為大型輪胎企業供貨,而大型輪胎企業基本都是出口大戶,金融危機特別是遭遇美國特保以后,輪胎企業出口份額下降,對再生膠企業有一定影響。
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秘書長曹慶鑫告訴記者,據分會對44家重點企業統計,1~9月份,廢橡膠利用行業形勢依然嚴峻。再生膠產量34.07萬噸,同比下降 6.54%;膠粉產量6.65萬噸,同比下降7.88%;再生膠和膠粉銷售收入19.52億元,同比下降22.22%;實現利潤下降36.9%,利稅下降 15%。從前三季度運行情況分析,全行業1~7月份產量和銷量同比都是負增長,但從8月份開始,產量和銷量同比緩慢增長。由于前7個月的影響,預計今年再生膠、膠粉的產量和銷量基本維持在去年水平,增長幅度在2%左右,為275萬噸。其中,再生膠產量250萬噸,膠粉產量25萬噸。
倪雪文對記者說,由于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同時也是周邊居民和企業職工的要求,有實力的企業目前都在節能減排上做文章,關注行業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研發及應用,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有些政策不明確,也讓企業無所適從。如按老政策原先利廢企業享受按10%抵扣進項稅額的增值稅優惠政策,但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7號文,今年新政策改為按銷售再生資源實現增值稅的一定比例先征后退政策, 2009年按應繳增值稅的70%退稅,2010年按50%退稅,而2011年則沒有明確規定。“這讓企業在考慮今后技改及節能減排時不知道應該怎么投入,政策不明確影響很大。”倪雪文強調,2009年新政策不但沒有優惠,反而加重了企業負擔。而且明年按50%退稅,稅賦又增加了20個百分點,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效益壓力。
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再生膠和膠粉的產量、利潤、利稅同比都有明顯提高,但出口依然嚴重受阻。曹慶鑫介紹,在國內拉動內需政策的影響下,通用型再生膠和特種再生膠的產量、銷量增幅較大,特級再生膠產量、銷量回落。他預計,2010年我國再生膠、膠粉產量和銷量增幅應該在6%左右,達到 290萬噸。其中,再生膠產量260萬噸,膠粉產量30萬噸。
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理事長、南京金騰橡塑有限公司董事長孔德威表示,廢橡膠利用企業在多重壓力下,應該保持自己的特色,今后行業發展要注重應用先進技術和管理,并且一定要環保達標。“今年我們去德國考察就有好多體會。中國很多產品出口歐洲,他們認為我們的產品不錯,但是生產不規范,我們的上游初級產品出口,人家深加工后再返銷價格就貴幾倍。因此我們應該按國際標準進行深加工,利潤空間就會大很多。”他認為,廢橡膠利用行業要有自己的創新理念,“真正做到講誠信、對客戶負責,按規范工藝生產,客戶還是有選擇的。”
孔德威指出,下一步廢橡膠利用行業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讓和推廣應用,重點要圍繞安全、高效、節能減排和技術創新。在“十二五”廢舊橡膠綜合利用結構調整和發展規劃中,明確行業發展目標,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的思路,支持技術領先、產品優良的企業規模發展;全面提升行業科技發展水平,形成行業完整的技術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