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外鉀肥談判,終于在12月底達成了。
鉀肥供應商BPC公司(下稱“白俄鉀肥公司”)日前以350美元每噸的到岸價與中方確定了2010年100萬噸的進口氯化鉀合同?! ?/p>
該價格比市場所認為的450美元以上要低,反映了國際鉀肥處于淡季的現(xiàn)實。
來自商務部網(wǎng)站的信息稱,我國2008年與海外簽署的鉀肥進口價,是在2007年的基礎上每噸加價了400美元,也就是單價為576美元,比2007年年上漲了230%。
以目前350美元的新合同價計算,鉀肥價格同比大跌了40%。該到岸價將作為其他海外鉀肥進口商的參考銷售價賣給中國企業(yè)?! ?/p>
今年夏季就有各方信息稱,中國與海外企業(yè)的進口鉀肥合同達成,但最終談判雙方都表示未有實質(zhì)性的進展。過去,也幾乎是在每年的上半年完成談判的?! ?/p>
今年6月中旬,瑞銀集團曾預測中國、印度等客戶會在500到525美元每噸的價格簽署09年合同,但中方取得的最終價格是很低的?! ?/p>
今年年中,負責加拿大鉀肥銷售的Canpotex與日本簽訂下半年鉀肥銷售合同,合同價格定為700美元/噸(CFR)。
當然,由于日本對鉀肥的需求量小,因此其價格不太具有指標性意義,不過仍可成為海外供應商的要價條件?! ?/p>
事實上,這次談判成為一場拉鋸戰(zhàn)與整個鉀肥市場變化較大有關(guān)。而且350美元/噸的價格并不太意外。
首先,國內(nèi)的進口鉀肥貨源極為充足,價格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是太大。而且國內(nèi)的價格較穩(wěn)定?! ?/p>
上周,國內(nèi)的進口氯化鉀到岸價為3050元/噸,俄紅鉀、白鉀的港口價為2950元/噸,加拿大方面的大顆粒紅鉀、白鉀到岸價為3150元每噸。比目前達成的350美元/噸價格要高一點?! ?/p>
中信證券研究員劉旭明表示,由于金融危機對于農(nóng)業(yè)有著超預期的沖擊,而且北半球的災害天氣也導致鉀肥需求不足,因而進口商都持有觀望的心態(tài),加上需求較大的中方根本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在今年下半年的9、10月份達成任何協(xié)議,因此我方取得了一個有利的低價?! ?/p>
根據(jù)一家化肥出口商的預測,目前中國氯化鉀庫存量依然很大,不低于300萬噸,2009年中國全部需求大約是550萬噸左右?! ?/p>
白俄鉀肥出口公司此前就已放出消息稱,“延遲與中國簽訂出口合同將會造成緊張并導致海外市場價格明顯下滑。”
該公司迫切希望盡早與中國簽訂鉀肥出口合同。而至于合同價格,可參考中國國內(nèi)現(xiàn)行的每噸350-360美元價格水平。最近幾周,巴西市場氯化鉀現(xiàn)貨價格已由每噸485美元降至400美元。
瑞銀公司(UBS)曾預測,溫哥華的鉀肥離岸價應該在今年達到600美元/噸,而且未來3年內(nèi)都不太可能有大幅攀升?! ?/p>
2004年至2008年,該地區(qū)的鉀肥離岸價一直在上漲,價格分別是每噸137美元、161美元、175美元、210美元和64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