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氯堿行業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目前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在鹽、煤資源豐富地區,一批新興氯堿企業競相發展,現在已經投產和在建的產能在行業中已接近半數。他們大多數因規模大,技術起點高,擁有能源、資源以及政策等優勢,在競爭中獲得主動,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但由于這些企業存在著產品鏈較短、資源不能多次利用等問題,氯堿行業要想真正轉變發展方式,就應該努力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
氯堿行業有對鹽、煤等資源和能源依賴性強的主要特征。近幾年,隨著國內能源及運輸費用的大幅上漲,在我國以往的氯堿化工傳統生產地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多數氯堿企業受市場競爭影響而面臨嚴重危機,開工率低,發展出現明顯萎縮。相反,在具有鹽、煤資源的地區,由于新建氯堿化工的平均利潤率較高,企業紛紛將以氯堿化工為主的鹽化工列為發展地方經濟的突破口,提出建設鹽化工基地的宏偉規劃。其中最為顯著的是陜西、內蒙古、寧夏、新疆等中西部地區氯堿企業的蓬勃發展。在金融危機中,這些新興企業不僅開工率高,且平均經濟效益好,使中西部地區漸成我國氯堿新增產能的主要集中地和生產基地。
但在新興氯堿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資源地發展起來的新興氯堿企業大多處于起步、成長階段,雖然規模較大,主裝置技術先進,但多以企業為主體自成體系,產品結構雷同,品種單一,氯堿產品鏈較短;企業間橫向聯合嚴重欠缺,資源不能多次利用;有些缺乏科學規劃,產業應有的經濟性未能充分發揮。
因此,筆者認為,結合行業發展格局變化趨勢科學地制定發展戰略,切實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真正轉變發展方式,是氯堿行業必須認真加以考慮的問題。全行業應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的條件下,籌劃制定好系統的并非單一行業的大化工發展戰略。總體上不僅要形成對行業有影響力的規模,而且要實現鹽、煤化工相結合的大系統優化、平衡發展,即同步建設關聯產業、深加工產業,重視分階段配套發展鹽化工產品的深加工,發展精細化工系列產品,并從發展戰略上把握產業成長與發展的先機。
(作者系陜西金泰氯堿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