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解放日報報道:一位自稱某酒店廚師長的網友發帖,揭露了酒店出售廢油、不法商販回收加工地溝油再銷往餐桌的內幕。
原帖中提到,當地有正規廠家向酒店收購廢油作為化工原料,但酒店要支付一定費用。國家發改委專家、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高級工程師姜迅生據此判斷稱,這有可能是江蘇或福建的飯館,因為這兩地目前已經立法,強制回收餐飲店的廢油用作化工原料,這筆費用就相當于“垃圾處理費”,因此這導致一些飯店寧愿將廢油出售給非法商販,不僅能逃避收費,還能額外賺取利潤。
“地溝油的加工和銷售大約在2008年下半年時達到頂峰。”據姜迅生介紹,當時一噸地溝油的市場價高達2000至3000元,現在則降至2000元以下,而價格的波動受石油市場的影響。他解釋說,石油價格高漲,導致生產肥皂、甘油、潤滑油等產品的化工原料改用天然油脂代替,因此對地溝油的需求就會上升,而目前石油價格處在中高位,地溝油也就處于中高位。
原文鏈接:
大廚:路邊攤愛用地溝油 專家:肉眼難辨油質
近日,有國內媒體報道稱,受利益驅動,我國每年有200萬至300萬噸地溝油返回餐桌,每吃10頓飯,可能就有一頓遇上地溝油,此番說法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與此同時,一位自稱某酒店廚師長的網友發帖,揭露了酒店出售廢油、不法商販回收加工地溝油再銷往餐桌的內幕。
地溝撈油也競爭
網友“bobofair”在帖子《大酒樓廚師長揭秘地溝油行業真實情況》里爆料,大酒樓、大賓館是地溝油的主要來源,而地溝油加工后主要流向餐桌。他透露說,酒店產生的廢油通常有兩種,一是多次油炸食品之后的二手油;二是洗鍋、洗碗碟排放掉的污水廢油。二手油被存放在一個桶里,有專人上門來收;污水廢油被排放進下水道,有人提取后再加工。
“撈油的人之間也存在競爭”,網友“bobofair”補充說,撈油者每個月都要給酒樓兩三百元,談妥之后,酒樓保安就只允許他撈油,其他人則被拒之門外,通常一次能撈到10至20公斤。如果另一個人出更高價,就換他去撈。發帖人表示,他所在城市的大酒店“污水脈絡”已經被人摸得清清楚楚。
地溝油的加工程序很簡單:將其放進大鍋中加熱,再加入某種化學原料,廢油中的殘渣和雜質就被分離出來沉淀在鍋底,上層相對清澈的油用肉眼看上去與普通油差別不大。帖子中提到“用地溝油的大多是一些快餐店、大排檔、小攤,特別是一些賣水煮魚、火鍋的小飯館,還包括一些企業的內部員工食堂”,一般食用油的價格在每公斤9元左右,而這種回流的地溝油通常只賣3元,這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
他的描述讓許多網友觸目驚心,“不知不覺中,我們竟然吃了這么多年!”網友在得知地溝油中含有黃曲霉素、苯并芘等有毒物質后,感到有些后怕。記者昨日多次嘗試聯系發帖人,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應。
單位食堂不會用
國家發改委專家、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高級工程師姜迅生長期關注地溝油行業的動態。他表示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但有些地方表述有誤。姜迅生稱,飯店使用過的廢油通常按當地的勢力范圍出售給固定的加工商,但這只占地溝油使用量的20%,其余的大部分則被正規的化工廠收購,用于制作肥皂、潤滑油等工業產品。“稍微正規一點的餐館都不用地溝油,星級飯館、連鎖快餐、單位食堂是肯定不會用的。”
原帖中提到,當地有正規廠家向酒店收購廢油作為化工原料,但酒店要支付一定費用。姜迅生據此判斷稱,這有可能是江蘇或福建的飯館,因為這兩地目前已經立法,強制回收餐飲店的廢油用作化工原料,這筆費用就相當于“垃圾處理費”,因此這導致一些飯店寧愿將廢油出售給非法商販,不僅能逃避收費,還能額外賺取利潤。
“地溝油的加工和銷售大約在2008年下半年時達到頂峰。”據姜迅生介紹,當時一噸地溝油的市場價高達2000至3000元,現在則降至2000元以下,而價格的波動受石油市場的影響。他解釋說,石油價格高漲,導致生產肥皂、甘油、潤滑油等產品的化工原料改用天然油脂代替,因此對地溝油的需求就會上升,而目前石油價格處在中高位,地溝油也就處于中高位。
建議少吃大排檔
發帖人羅列了五種簡單的方法:一看,看油的色澤和透明度,純凈的植物油呈透明狀;二聞,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溝油,若有礦物油味更不能買;三嘗,用筷子取一滴油,品嘗其味道,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四聽,取一兩滴油層底部的油,涂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聽其響聲,燃燒不正常且發出“吱吱”聲的,水分超標,燃燒時發出“噼叭”爆炸聲,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姜迅生表示,以上鑒別方法除第五條外,其余是無效的。他解釋說:“地溝油經過處理后,完全可以達到和新鮮油一樣的顏色和透明度,甚至比新鮮油更加清亮。同時,盡管地溝油在加工時要大量使用無機酸,但在加工過程的后期,還要加堿進行中和,把油變回中性,其中的各種異味也可以除去,甚至在油下鍋后也沒法辨別。”
“目前沒有任何權威的鑒別方法可以讓消費者識別地溝油。”姜迅生介紹說,在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后,即使是簡單的化驗都不能準確檢測出地溝油。在這種情況下,他建議消費者盡量少在路邊大排檔、推車小販等地點進餐,若非吃不可,也要少吃煎炒炸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