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膠作為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是既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又關系到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產業。為積極應對我國合成橡膠工業面臨的技術挑戰,提升整體產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國家知識產權局適時啟動了《合成橡膠專利分析與戰略研究》項目。
我國最早從事合成橡膠技術研發和石油化工專利分析的科研單之一——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近日完成了這項研究課題。他們在國內首次以專利的視角,對合成橡膠五大通用膠種(丁苯橡膠、聚丁二烯橡膠、丁腈橡膠、乙丙橡膠和丁基橡膠)的國內外專利戰略整體態勢、關鍵技術等進行了全面統計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我國合成橡膠發展戰略實施建議。
目前我國合成橡膠產量、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雖然已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合成橡膠產業體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合成橡膠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技術水平、生產規模、產品牌號、產品性能、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目前知識產權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而我國合成橡膠五大膠種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只有20~30項,從數量上反映出創新能力的不足。
國內外在合成橡膠專利申請數量和專利技術領域分布的具體情況如何?如何縮小國內外的差距?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在《合成橡膠專利分析與戰略研究》報告中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體任務。
國外向提高性能延伸 國內大多是外圍專利
目前世界合成橡膠技術進展有幾個特點:合成橡膠新產品開發主要集中在輪胎用膠種上,包括釹系聚丁二烯橡膠(Nd2BR) 、集成橡膠(SIBR)、鹵化丁基橡膠研究等;合成橡膠化學改性技術研發活躍,如氫化改性和離子化改性等;氣相聚合技術及茂金屬催化劑在合成橡膠生產中得到應用;合成橡膠的分子設計技術、活性離子聚合技術等可控聚合技術不斷進步;環保型橡膠及環保助劑應用與研究進一步加強。
從專利分析結果來看,我國與國外在丁苯橡膠、聚丁二烯橡膠(順丁橡膠)、丁腈橡膠、乙丙橡膠、丁基橡膠五大膠種方面的差距均十分明顯:首先體現在數量差距很大,國外專利申請量是中國的幾倍到幾十倍;其次是專利技術分布不同,主要體現在國內大多數專利尚圍繞生產技術展開,大多是外圍專利,國外則生產技術相對成熟,專利研發方向多延伸至提高產品性能等應用技術開發。此外,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也不同,國外的大型輪胎橡膠企業更加注重輪胎用橡膠配方研究,生產技術的研究力度逐步減弱,而且技術創新主體主要是大型輪胎橡膠生產企業。
生產裝置引進為主 膠種創新開發活躍
目前我國合成橡膠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約占全國的80%;主要消費領域是輪胎和制鞋工業,兩者的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65%,其中輪胎工業占40%。但由于我國合成橡膠產量還不能滿足國內實際生產需求,產品自給率維持在60%左右。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發展要求,技術進步特別是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是我國合成橡膠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專利戰略按性質可分為進攻型戰略、防御型戰略。當然,專利戰略的防御型和進攻型只是相對的,進攻中也蘊含著防御,防御中又包含了進攻。兩者互為一體,在實際運作中相互運用,并且隨著競爭過程實力的變化而互為轉化。究竟采取何種專利戰略方式,取決于不同的戰略主體自身的技術經濟實力和發展需要。
從我國合成橡膠工業發展的具體實踐看,合成橡膠裝置是以引進技術為主,但各膠種的技術研發、消化吸收與技術創新活動一直十分活躍,不乏專利戰略運用較好的企業實例。
未來,隨著我國合成橡膠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擴大,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將不斷增強,并逐步實現由合成橡膠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的轉變。努力開發自主技術,增加市場需要的高價值產品,進一步提高我國合成橡膠工業的水平是今后的發展目標。
根據國情明確定位 生產與應用開發并重
合成橡膠專利發展戰略的基礎和首要任務是增加知識產權的產出量。專利數量一方面反映了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行業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我國合成橡膠五大膠種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只有20~30項,創新能力不足。從五大膠種的技術創新主體分布看,國內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中,除丁腈橡膠外,其他四個膠種國外申請人均占了半壁江山,反映出我國合成橡膠技術創新主體的缺乏,同時也印證了國外企業對中國合成橡膠市場的重視。
另外,我國合成膠行業應清楚自身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掌握合成橡膠技術發展動向,結合五大膠種的發展現狀,確定自身發展的定位和方向。
從專利分析看,我國合成橡膠以引進專利技術為主,而發達國家和企業對專利戰略的運用已經十分熟練。一方面他們轉讓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技術;另一方面,在技術轉讓或技術許可的同時,利用一些更為先進的專利構筑更多的技術壁壘,提高產品的生產門檻,強化其技術優勢的壟斷性,導致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創新以生產技術的優化、改進為主,形成的多是外圍專利。而國外已將技術開發的重點轉向橡膠應用型技術開發上。因此我國的國情決定了今后合成橡膠技術的發展應是生產技術和產品應用開發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