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信息顯示,已經運行一年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一步進行細節調整。本網記者獨家獲悉,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已經對新定價機制運行一年來的得失情況進行了總結,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也對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完善和調整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希望從定價機制監管和執行等環節上加以完善。
記者了解到,發改委對于一年多以來新定價機制運行以來的保障成品油供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增強煉油企業盈利能力等成績予以了肯定。
在下一步的調整中,兩大國家石油公司提出的,包括逐步增加企業對定價機制的主導權、加快成品油調整頻率、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環節下移等建議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同。這其中,如何解決成品油定價機制滯后與過于透明的問題將成為下一階段調整的重中之重。
就在5月20日,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就表示,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需要完善,現在太過透明希望政府在上調價格時按照機制走。5月31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也特別強調,今年將繼續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接近發改委人士稱,中石油中石化提出建議希望要進一步加快成品油調整頻率,使得價格進一步貼近市場,降低成品油波動幅度,并以此來解決調價之際出現的大量投機行為,以及機制過于透明的爭議。
兩大集團還建議,當原油價格穩定在一定區間時,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之下,價格調整的決策權能夠部分下放到企業。以增加企業在油價調整中的自主權。
此前根據管理辦法,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述人士稱,下一步,加快調整頻率,更及時反映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將成為調整重要內容。
6月1日,發改委宣布決定自6月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每噸分別降低230元和220元,調整后的汽、柴油供應價分別為每噸7190元和6460元。
實際上,此次調整就并沒有嚴格遵循22個工作日,變化超過4%的規定,根據資訊機構監測顯示,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為-3.24%。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稱,國現行的定價機制基本上能夠反映原油價格變動,同時可以通過這一價格信號有效調節市場供需;但就調價區間來看,應該還可以進一步縮短,從而更及時地反映出燃油成本的變化。
記者還了解到,成品油消費稅從生產環節征收下移到消費環節的工作也在推進中。這種轉移,將有利于兩大石油公司生產企業資金的周轉。同時也將使消費者更加明確理解成品油消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