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肥糞無公害、肥效長、成本低,土地堿化小,種出的蔬菜品質好,能賣出個好價錢。”6月初,記者在賓陽縣王靈鎮七新村,遇到正在往菜田里運送發酵農家糞的村民陳松禮。據了解,今年開春以來與往年有些不一樣,“低碳施肥”成賓陽農民熱議的話題。
七新村是賓陽縣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近幾年,通過政府舉辦技術講座、田間地頭巡回指導和典型引路的方式,許多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注重降低成本,以此來提高經濟收入。如今,種保潔田、算低碳賬的農民多了起來。許多農民紛紛放棄了過去大量使用化肥的做法,選擇了環保健康的農家肥、生物肥等“低碳肥”。菜農們過去種蔬菜圖省事,大多數是用復合肥,今年大家都改變了以往的施肥方法,不僅每畝少投資100多元,降低了種田成本,提高了蔬菜產量,而且還可以改良土壤結構,不污染環境。
此外,隨著農家肥需求量的增多,廣大農民興起了積制農家肥的熱潮,往日在村邊路邊的牛糞少見了。一些農民還組建了一支支專業肥糞運輸隊,依托當地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用車將肥糞直接運送到田間地頭,做起了“臭生意”。如今,一輛輛肥糞車成了低碳生產的運輸主力軍,此舉既減少了肥糞對污境的污染,又滿足了農民對“低碳施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