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煤化工行業被批產能過剩到新型煤化工遭遇“三年不安排新的試點項目”,煤化工行業的發展似乎走入了死胡同。但在19日的中國能源戰略與“十二五”能源發展論壇上,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教授張方表示,隨著國內天然氣價格逐步與國際接軌,煤制天然氣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重點發展精細煤化工
籠統地說,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而按照加工深度的不同,煤化工可分為基礎煤化工和精細煤化工;按發展成熟度不同,又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
張方指出,從傳統煤化工的總體發展來看,基礎煤化工產品總體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而精細煤化工產品發展空間較大,但技術要求較高。他認為,傳統煤化工的總體發展應當提升基礎煤化工,重點發展精細煤化工。
針對傳統的基礎煤化工產業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此前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相應的限制性政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在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的“石化產業振興和調整規劃”中,明確表示停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煤化工項目。張方表示,我國傳統煤化工已經比較成熟,應在提升技術水平和提高副產品綜合利用率和加工深度等方面下工夫。
相比之下,精細煤化工投資門檻低,高新技術產品經濟效益好,資源和環境壓力較小,不過傳統的精細煤化工仍然面臨市場競爭激烈的問題,同時,發展高新技術產品還需要較強的技術實力。
煤制氣前景看好
相對于傳統煤化工已經日益明顯的“夕陽”特征,在張方看來,目前我國新型煤化工處在大發展的前夜,目前各主要品種均存在明顯的發展障礙,但部分品種近期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在材料和燃料兩個新型煤化工發展方向上,煤質烯烴和煤質乙二醇等煤基材料的發展前景要好于煤制油等新型煤基清潔能源的煤基燃料方向。
具體而言,張方認為,新型煤化工的發展應先發展煤質烯烴、煤質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氣,謹慎推進煤制油、煤制燃料甲醇和煤制二甲醚。其中,他最為看好的是煤制天然氣。
“與目標市場能源高度一致是煤基清潔能源發展的基本前提。”張方介紹說,煤制天然氣與礦產天然氣基本相同,可直接補充和替代礦產天然氣,同時,與其他煤基燃料技術路線相比,煤制天然氣的能量轉換效率最高、耗水量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而且技術比煤制油成熟、易得,因而是最理想的煤基清潔能源。
國家發改委日前下發《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重申在國家出臺明確的產業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核準,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項目管理,不得擅自核準或備案煤制天然氣項目。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發改委針對煤制天然氣發布的通知有利于這一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宋智晨表示,此次通知中發改委明確指出,我國將優先安排煤炭調出區煤制天然氣項目,相關項目須與天然氣管道規劃銜接,這意味著未來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發展重點將傾向于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