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石油公司(BP)雖然深陷墨西哥灣石油泄漏危機之中,但仍于6月9日準時發布了每年一次的全球能源統計報告。《2010年BP全球能源統計》指出,2009年全球經濟出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下降,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2009年全球能源消費低于2008年,這也是自1982年以來全球能源消費首次同比出現下降。
BP首席經濟學家呂爾表示,能源消費反映了衰退和復蘇的模式。2009年全球能源消費比上年下降 1.1%,這是自198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其中經合組織(OECD)工業化國家的能源消費同比下降5%,超過GDP下降幅度,OECD國家2009年的能源消費量甚至低于10年前的水平;同期非OECD國家的能源消費量增長了2.7%,超過GDP增速,主要是受中國能源需求增長的驅動。能源消費繼續轉向發展中國家。
報告進一步指出,2009年全球石油、天然氣和核能消費均出現了下降,煤炭消費基本與上年持平,只有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費出現增長。能源消費的下降促使能源使用領域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石油產量和需求雙降
2009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61.67美元/桶,同比下挫37%,也是自1986年以來價格下挫幅度最大的一年。
2009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同比下降120萬桶/天,降幅為1.7%,同樣是自1982年以來最大的年降幅。其中OECD國家石油消費量同比下降200萬桶/天,降幅達4.8%;而非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量同比增加86萬桶/天,增幅為2.1%,這是自200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非OECD國家新增石油消費完全由中國、印度和中東國家貢獻。
2009年全球石油產量同比減少200萬桶/天,降幅為2.6%,是自198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2008年底歐佩克執行的減產計劃貫穿2009年全年,導致2009年歐佩克石油產量同比減少250萬桶/天,降幅達7.3%。
2009年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同比增長0.9%或45萬桶/天,其中美國石油產量同比增加了 46萬桶/天,增幅為7%,居全球之首,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俄羅斯、巴西、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石油產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小幅增長,不過中國、墨西哥、挪威和英國的石油產量則出現持續下滑。2009年俄羅斯超過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
2009年全球煉油能力同比增長2.2%或200萬桶/天,是自1999年以來的最大增幅。非OECD國家的煉油能力首次超過OECD國家。煉油能力的增加以及油品消費的下降使去年全球煉油產能利用率降至81.1%,這也是自1994年以來的最低點。
天然氣需求降幅最大
BP能源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天然氣消費比上年下降2.1%,創歷史最大年降幅,同時也是所有燃料中降幅最大的品種。2009年,全球除中東和亞太地區外的其它地區的天然氣消費量均比上年出現下降。其中,俄羅斯天然氣消費量同比下降6.1%,位居全球降幅之首;OECD國家天然氣消費同比下降3.1%,創下自1982年以來的最大年降幅。
2009年全球天然氣產量也出現了歷史上首次下降,其中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同比下降12.1%,土庫曼斯坦下挫幅度更大,達44.8%,主要是受俄羅斯和歐洲大多數國家消費下降,以及具有價格競爭力的LNG沖擊所致。非常規天然氣產量的持續增加刺激 2009年美國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天然氣產量增長領先國家,并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
其他燃料表現不一
2009年全球煤炭消費與上年基本持平,這是自1999年以來需求最為疲軟的一年。其中OECD國家煤炭消費同比下降10.4%,而前蘇聯地區消費同比下降13.3%,均創下歷史上需求下降最大的紀錄。而其他地區的消費增長7.4%,接近于歷史平均水平,其中中國占據新增煤炭需求的95%。
2009年全球核電產量同比下降1.3%,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出現下降。而水電產量增速略低于 1.5%。而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組成中所占比例仍很小,但繼續維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受政府支持帶動,2009年全球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了31%和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