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全文。有關專家表示,作為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區域發展規劃,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實施,將加快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崛起,區域振興對中國經濟的作用將更加重要。
跨行政區振興規劃助力經濟增長
“長三角區域規劃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跨行政區。”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表示,從行政區域經濟走向區域經濟,需要政府在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體制創新、政策措施甚至工作機制上進行重大轉變。
他說,國家發展規劃的一個改革方向是從以產業為主的規劃逐步轉向以空間或區域為主的規劃,在明確大的區域的主體功能基礎之上,中央政府和省級地方政府要組織編制若干跨行政區域的區域規劃。
在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看來,跨行政區振興規劃將成為下一步區域振興重點,因為跨行政區規劃更有利于資源流動和產業轉移,可以更有效地進行產業布局。他認為,下一步環渤海區域規劃很可能會出臺,涉及山東、天津、河北、遼寧、北京等多個省市。魏鳳春表示,淮河流域也有很大區域整合空間,包括魯南、蘇北、皖東等地。
明確上海城市群核心地位
規劃明確,長三角區域總體將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即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對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蘇北和浙西南地區的區域產業發展定位做了細化。如上海和杭州分別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北南兩翼現代服務業中心,上海著重發展金融、航運等服務業,杭州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電子商務等產業。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肖林表示,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實施,將加快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崛起,上海將為長三角的一體化發揮更大作用。規劃對整個長三角一體化聯動發展、發揮上海核心作用、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肖林表示,上海的戰略定位就是“四個中心”,這個定位要求結構調整方向是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金融、航運、信息、創意、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同時加快制造業的升級,突出發展以創新和研發為主的高端制造業。上海的轉型和發展一定要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中。只有長三角一體化到了一個高度,上海的“四個中心”建設才能形成新的跨越。
著力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學家徐逢賢認為,現階段上海市將傳統產業直接轉移目標推向中西部地區,而不再向長三角其他城市轉移,長三角其他城市將隨著經濟發展全面向內地轉移傳統產業,這將帶動周邊地區乃至全國新一輪的產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長三角區域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發展新能源產業。規劃提出,依托區域內雄厚的科研實力及產業基礎,與電子信息、冶金、汽車、建筑、化工等產業配套銜接,大力發展信息新材料、金屬和非金屬新材料、纖維新材料、納米材料、半導體照明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以及特種工程材料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