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民幣匯改“蟄伏”五年再啟讓市場意外的話,那么人民幣現匯本周的走勢更是讓不少專家大跌眼鏡。
6月21日,風云突變,人民幣匯價一改此前平穩走勢。截至收盤,即期詢價人民幣對美元報6.7978,收盤接近當日千分之五的浮動上限。同時,收盤價亦創下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新高。相比之下,上周五即期詢價人民幣對美元僅0.04%的漲幅就遜色不少。
而就在人們看好人民幣就此踏上單邊升值之路時,人民幣卻殺了一個回馬槍。周二,即期詢價人民幣對美元報6.813,收盤下跌0.23%,將前日漲幅一大半強行吞回。從周三開始,人民幣匯價又坐回升值的軌道上并連續3個交易日上揚。昨日(6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開盤后快速走高,最高一度創出匯改來新高6.7856。數據顯示,6月23日~6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依次上揚0.02%、0.17%和0.17%。據統計,本周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0.4%,創自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周升幅。
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同樣表現在中間價上。據央行網站顯示,本周以來僅周二和周五人民幣對美元有明顯上行。其中周二(6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7980,較前日上漲0.04%;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則報6.7896,較前日大幅升0.03%。除此之外,周三該中間價下跌了0.02%,而于周一和周四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幾乎未動。
人民幣除雙向波動外的另一大新特色是波幅明顯放大。記者統計發現,周一和周二即期詢價上人民幣對美元盤中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相差304個點,周二則進一步擴大至329個點。而盡管周三、周四波幅有所收窄,不過最高價與最低價間仍平均相差了151點。據統計,本周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盤中平均相差236點,相當于2009年11月2日至今年6月18日期間平均波動的12倍。人民幣本周開始的劇烈波動似乎已宣告進入“過山車時代”。
詭異的是,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卻出現了另一幅景相。WIND數據顯示,截至24日收盤,一年期美元對人民幣NDF報6.7041,相較于中間價6.81相比,顯示海外市場預計未來12個月人民幣僅將升值2%。相比5年前我國宣布人民幣匯改時一年期NDF預期人民幣未來1年將升值5%~5.5%,目前對人民幣的預期僅為當時一半都不到。
對美元長期升值大勢所趨
那么本周人民幣呈現的雙向和寬幅波動兩大特色究竟意味著什么?中長期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又將劃出怎樣軌跡?
平安證券宏觀經濟首席研究員孫方紅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人民幣本周無論是雙向波動還是寬幅波動基本上符合預期。而從央行提及 “不宜單純依據美元來衡量人民幣匯率,而應從雙邊匯率轉向多邊匯率,更多關注籃子匯率變化”這一點暗示,未來很難單純依靠人民幣對美元匯價,以及美元對歐元匯率變化簡單計算出人民幣對歐元匯價變化。在人民幣逐漸從緊盯美元過度至盯住一籃子貨幣后,且不知道一籃子貨幣比例情況下,將對部分投機客有抑制作用。
“本周人民幣寬幅、雙向波動等異常現象實際上是在繼上次匯改5年后市場的一定反彈,這好比彈簧一樣”孫方紅繼續指出,“不過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形成一定趨勢還需要一段時間。預計未來將小幅、緩慢升值。而由于美國和中國經濟增長差異,人民幣對美元長期升值是大勢所趨。”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向記者指出,本周人民幣之所以大幅波動想必和上周末央行關于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表態有關,這在某種程度上已達成了共識。至于人民幣為何雙向波動,則暗示市場對人民幣是否升值還存在一定分歧。另外,美元在全球是流通的,定價較為合理。而人民幣則并非全球流通,一旦未來國內開放資本賬戶,部分居民將持有人民幣兌換為美元的話,勢必推低人民幣匯率。故中長期而言,在中國每年GDP增長高于美國近7個百分點情況下,假如人民幣國際背景不變,人民幣升值將成為中長期趨勢。
交通銀行成都分行外匯科科長李冰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人民幣貶值可能很小,而單邊升值情況較為明顯。從長期來看,由于我國經濟增速在全球都是較快的,同時短期不大可能放開國際資本賬戶,人民幣最終還將歸于穩健、緩慢的升值,可能是每天0.1%左右升幅且不會達到0.5%的漲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