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氯是一種廢氣。而泰興開發區人卻把氯當作寶,他們讓“一份氯打兩份工”。
這里的氯氣是由落戶開發區的新加坡新浦公司生產出來的化工基礎原料,為了就近利用氯氣,法國愛森公司緊挨著新浦公司投資了一個廠,以氯氣和燒堿為原料生產絮凝劑。用不了的氯氣怎么辦?排放造成污染,回收利用成本太高。泰興引來了世界500強之一的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這家公司將以氯氣為主要原料生產高純度氯乙酸,芬蘭諾旺公司又利用氯乙酸為原料生產羧甲基纖維素……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氯”的生產鏈條,“讓一份氯打了兩份工”,氯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而環境污染卻得到根本性控制。
類似的產業鏈,在泰興還有幾條。臺灣聯成化工在去年投資泰興的基礎上,又決定利用新浦公司的氯乙烯為原料,上馬聚氯乙烯項目。目前,泰興開發區圍繞新浦公司已開發了17個產品。此后,“聯成”將繼續開發下游產品,并進軍新材料領域。此外,泰興開發區里的煤化工產業鏈也迅速形成。5月底,由臺灣和桐化學公司和江蘇沙鋼合股投資的沙桐煤化工項目正式開工,還引來了5個下游項目。該項目可減少園區廢渣、廢液、廢氣外排,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以綠色制造保障可持續發展,讓工業生產“減碳增綠”,是泰興推進產業升級的又一著力點。為鼓勵企業從盲目鋪攤子向提升發展內涵轉變,該市今年還出臺了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的18條新政策,其中,在技改項目獎勵上,不是看企業新增了多少基建投入,而是按設備投入的多少予以獎勵,這樣鼓勵企業進行技術設備改造,提高創新能力。此外,從今年起,市政府每年還安排不少于1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促進節能減排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