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國際油價的震蕩下滑,三地油價變化率重新回到下跌通道,根據卓創資訊的監測數據顯示,自7月22日開始,理論上當前成品油調價窗口已經持續開啟5個工作日,市場進入觀望狀態,期待成品油降價。
我國上次調整成品油價格是在6月1日,距今已有42個工作日。根據我國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當國際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 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而截至今天早晨,三地原油移動加權變化率已經連續5個工作日保持在-4%以下。因此,理論上當前成品油調價窗口已經開啟5 天。
7月27日,國際油價出現下滑,紐約市場WTI油價下跌1.48美元,收于每桶77.50美元。原油價格的下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場對于能否調價的擔憂,根據卓創資訊監測的數據顯示,27日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為-4.03%,仍然持續在-4%以下。
成品油市場交投清淡,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不少用戶認為我國成品油價格即將下調。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市場預期成品油零售價格會下調相反,中石油(10.69,-0.06,-0.56%)、中石化兩大集團的汽柴油價格均出現逆勢上漲的行情。
對于目前市場成品油價格的逆勢上漲行情,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寧寧表示,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國在7月份是汽油需求旺季,而柴油終端需求疲軟,柴油市場的長久低迷局面導致7月份兩大集團的柴油銷售量普遍欠佳。現在兩大集團逆市推漲成品油價格,主要是想刺激低迷的市場,以達到提高銷售量的目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兩大集團汽柴油價格的持續上推是為后期國家下調價格做鋪墊,在國家下調價格之前先把批發價格推上去,這樣即便國家今后下調成品油價格,相對而言成品油價格也不至于比現在的價格下跌很多。
雖然目前汽柴油批發價呈上漲局面,但據業內人士透露,實際上我國的汽柴油市場出現價漲量不漲的現象。兩大集團上推成品油價格之后,汽柴油銷售量變化并不明顯,原因在于終端市場仍等待發改委調價消息,不敢貿然進貨。因此主營銷售人士大多希望國家盡快下調價格,打破目前市場的膠著狀態,國家下調成品油價格后或許能對成品油經營者和消費者產生刺激,促進消費。
據卓創資訊統計,零售方面,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汽柴油零售價普遍低于國家規定的最高零售限價。一民營加油站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部分民營油站進貨渠道是主營單位,再加上7月終端需求持續疲軟,因此在主營油站、民營油站相互降價的情況下,民營油站幾無優勢。如今,由于成品油需求下滑、銷量不佳,民營加油站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