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被列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產業園區的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經過理論探索、起步建設和重點攻關,在構建資源型、生態脆弱型地區循環經濟模式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9.3億元,較2005年增長85.1%,其中工業增加值205.92億元,較2005年增長98%,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億元,同期增長11.2%,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7.5%。
通過借鑒學習、調查研究和工作中的積極探索,青海海西州全州上下形成了以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共識。5年來,通過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規劃理清了思路、明確了重點。目前,《總體規劃》已獲得國務院批準,配套特色優勢產業、水資源配置、科技創新體系、以及格爾木、德令哈等重點工業園產生發展規劃等26項重大規劃、開發方案相繼編制完成,基本形成了系統完整的試驗區規劃體系。
為了加快培育主導產業,海西州以招商引資為契機,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近幾年,通過成功舉辦“柴推會”、“柴達木文化藝術節”等經貿活動以及澳大利亞、北京、杭州等新聞發布會和項目推介會。累計簽約項目238個,簽約金額1645億元,落地項目139個,到位資金281億元。先后引進了中鹽集團、中航集團、中農集團、內蒙古慶華集團等一批實力強勁的大企業。截止目前,鹽湖集團百萬噸鉀肥綜合利用一期、中浩化工60萬噸甲醇、慶華集團烏蘭100萬噸焦化、西豫礦業10萬噸鉛冶煉等30多個重點產業項目相繼建成;鹽湖集團百萬噸鉀肥綜合利用二期和7個太陽能光伏電站等項目全面開工;鹽湖鎂鈉資源綜合利用、青海中航有機硅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試驗區主導產業項目呈現出建成一批、在建一批、規劃一批的良好發展勢頭,主要產品產能及產量大幅上升,為現實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夯實了基礎。
把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發展后勁作為推進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前提來抓。投資91億元,實施了一大批事關海西長遠發展的交通、水利、電力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澀格、澀寧蘭天然氣復線輸氣管道、青藏鐵路西格段增建二線工程、格茫公路、330千伏湟源——德令哈——格爾木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用。茶卡至德令哈、大柴旦至察爾汗等6條高速公路,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開工建設。黑石山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烏蘭下灣水庫等一批水利工程進展順利。德令哈、格爾木等重點工業園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工程陸續開工建設或建成投運。依托鹽湖開發企業與中科院、湖南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和科技創新聯盟,組建了沿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累計實施各類科技項目386項,在鹽湖提鉀、提鋰、提鎂、提硼,有色金屬采選以及廢礦利用等方面取得科技成果136項,青海鋰業吸附法提鋰技術、鹽湖氯水鎂鋰硼聯提技術等46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先后引進了巴斯夫天然氣裂解、海德魯電解金屬鎂等多項國內外先進技術。隨著這些成果在相關領域和行業的成功應用,試驗區在資源綜合開發、產業循環鏈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與此同時,還建立了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實施了燃煤工業鍋爐改造、污水處理等一批節能減排項目,依法關停西部礦業自備電廠、錫鐵山粗鉛冶煉廠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裝備,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呈不斷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