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寧波閉幕的第三屆全國精細化工清潔生產及發展研討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化工處處長孫宏偉指出,在幾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化學工程科學的研究水平已大大提高,但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自主創新技術較少,制約了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國基委化學部針對化學工程研究的四大前沿方向,確定了2011年重點資助的十個領域。
孫宏偉表示:“這四個方向代表著化學工程研究的主流,關系到化工產業的長遠發展。”化學工程研究的四大前沿包括:一是對多尺度問題的觀測和模擬,改變傳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從工藝條件探索向解決關鍵科學問題轉變;二是從常規系統的研究拓展到非常規、極端過程,傳統的“三傳一反”理論、熱力學理論和模型等已無法解析非常規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轉化規律;三是從化學加工工程拓展到化學產品工程;四是從附加增值改進研究轉向對新概念和新體系的探索性研究和開拓。
圍繞這四大前沿方向,國基委確定了2011年重點項目的十大資助領域:生物化工的關鍵科學問題,食品或醫藥的化學工程基礎,化石能源的高效潔凈利用、新能源開發的化學工程基礎,化學產品工程的關鍵科學問題,化工新材料設計與性能調控,資源高效利用與復雜化工系統優化的科學基礎,極端條件下傳遞過程的科學基礎,典型化學反應及反應器放大的科學與工程基礎,化工環境和安全的科學基礎,無相變高純分離及關鍵科學問題等。
據孫宏偉介紹,我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基礎研究工作屢獲突破。2000年至今,在得到國基委資助的化工學科成果中,有3項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6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與此同時,化工科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譬如,基礎研究薄弱,高水平研究成果較少;基于新概念和新體系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差;關鍵實用技術及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問題研究尚欠缺;為工業化提供準確設計、放大和調控理念和方法的能力較弱;同國際水平相比,我國引進、消化多,自主創新技術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