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甲醇生產企業的平均開工率僅為40%~50%之時,記者在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看到,上半年,雖然該公司組織了一次設備大檢修,但月平均開工率仍保持在80%以上,甲醇產量同比增長53.8%,并實現效益數百萬元。
上海焦化是上海華誼集團旗下的煤化工生產企業,目前具有年產冶金焦60萬噸、甲醇80萬噸、一氧化碳3億立方米及苯酐、醋酐、工業氣體等產品的生產能力。但上海焦化遠離煤資源產地,在獲取資源上沒有優勢可言。加之近年來城市發展定位、舉辦世博會對安全環保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及上海人工成本居高,對上海焦化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那么,為什么上海焦化甲醇裝置開工率能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實現盈利?上海焦化公司總經理史習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華誼集團的統籌下,上海焦化與吳涇化工基地其他企業推行一體化發展戰略,將吳涇基地累積50多年的產業鏈較長、多品種產品物料互相循環利用的優勢充分發揮,通過集約化、循環式的發展,彌補劣勢、做足優勢。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一幅“上海焦化與吳涇化工區物流與能量流供應圖”,這也是甲醇及相關產品得以消化的“路線圖”。上海焦化有相當部分的產品及副產品在吳涇化工區內各企業的產業鏈上循環或深加工。而上海焦化的甲醇之所以開工率較高,主要是通過甲醇的業內直供及生產過程產業鏈的循環利用彌補了其在市場上的劣勢,并降低了生產成本。
作為吳涇化工區內煤基多聯產的龍頭企業,上海焦化一方面積極開拓甲醇國內外市場,并成功研發了甲醇產業鏈延伸產品醇醚燃料,推進醋酐的產業化,通過高附加值產品降低萬元產值能耗;另一方面,依據煤基多聯產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發揮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優勢,科學地平衡甲醇與合成氣的產量,通過把副產品的優勢做足來降低成本。
上海焦化每年要供應下游企業吳涇化工公司甲醇和一氧化碳各30多萬噸,主要用于生產醋酸和醋酸乙酯等產品;每年甲醇副產的約1.5億立方米凈化合成氣通過與上海化工區相連的50多千米的長輸地下管廊輸送到林德公司處理,再供應給化工區相關公司;從合成氣中分離出的5000多萬立方米氫氣直供阿托公司用于生產高品質雙氧水;公司還從凈化系統的尾氣中分離出8萬噸二氧化碳供應林德公司生產食品級二氧化碳,同時分離出含高濃度硫化氫的酸性氣體,可生產硫酸近萬噸;硫酸又被用于焦爐煤氣凈化時脫除氨氣,生產硫酸銨,用于農業生產;甲醇生產中產生的幾十萬噸廢熱蒸汽和數千萬立方米氮氣、煤氣等,又供應給周邊的多家企業使用……各種物流與能量流打破了廠際、區際界限被循環利用,上海焦化與周邊企業形成了清潔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鏈,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既保證了生產裝置的高負荷運行,也降低了甲醇的生產成本。
處在“十一五”末的關鍵時期,提及未來發展,史習能表示:“甲醇是基礎化工產品,煤基多聯產羰基合成是很長的產業鏈,建設煤基多聯產示范基地是上海焦化堅定不移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