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夏季以來,已經有4家公司宣布將出售各自位于英國的煉油廠,有的已經與潛在的買家開始談判。其中,自2009年夏季起,英力士公司就出售旗下位于蘇格蘭Grangemouth煉油廠之事一直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談判;從2009年11月起,殼牌公司就出售位于英國默西賽德郡的Stanlow煉油廠事宜與印度Essar能源公司談判;今年3月,美國雪佛龍公司宣布將出售位于英國威爾士的Pembroke煉油廠;今年4月,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表示將出售位于英國亨伯賽德郡的Lindsey煉油廠?! ?br />
當前等待出售的煉油廠數目占到英國煉油廠總數的一半,而待售煉油廠的煉油能力更是占到英國總煉油能力的51.4%。據英國《石油經濟學家》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英國一共有8座煉油廠,總設計煉油能力為169萬桶/天,分別是:道達爾公司Lindsey煉油廠(原油加工能力為22萬桶/天)、雪佛龍公司Pembroke煉油廠(21萬桶/天)、殼牌Stanlow煉油廠(24萬桶/天)、英力士公司Grangemouth煉油廠(20萬桶/天)、康菲石油公司Humber煉油廠(22萬桶/天)、??松梨贔awley煉油廠(32.5萬桶/天)、墨菲石油公司Milford Haven煉油廠(10.5萬桶/天)和Petroplus公司Coryton煉油廠(17萬桶/天)?! ?br />
分析人士表示,上述4家煉油廠的出售將徹底改變英國煉油工業的格局。幾年前,英國煉油工業主要是由跨國石油巨頭控制,但今后,英國煉油工業可能將由來自印度、中國以及一些小型專業化煉油公司所控制。如果當前正在待價而沽的4家煉油廠得以出售,那么繼續在英國從事煉油業務的國際石油巨頭就只剩下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公司。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康菲石油公司或將成為下一個出售英國煉油業務的公司,因為康菲石油計劃今明兩年在全球范圍內出售價值100億美元的資產?! ?br />
其實早在2005年,跨國石油巨頭就開始了退出英國煉油工業的行動。當時BP因煉油業務盈利疲軟而向英力士公司出售了Grangemouth煉油廠,如今英力士為減少債務負擔也計劃出售該煉油廠。2007年5月,BP向瑞士煉油集團Petroplus公司出售了旗下另一家煉油廠,即位于英國泰晤士河畔的Coryton煉油廠。2007年12月,道達爾將持有Milford Haven煉油廠的70%股權出售給了該煉油廠的另一合資伙伴美國墨菲石油公司。
另一方面,一些新進入英國的煉油公司則希望將本國的油品出口至英國,因此未來英國煉油工業的原油加工量或將日趨減少。Petroplus于2009年關閉了英國Teesside煉油廠;上世紀90年代末期,殼牌公司也關閉了Shellhaven煉油廠。
雖然當前歐洲其他國家也在發生著出售煉油廠的交易,但沒有第二個國家待售煉油廠的原油加工能力占到該國煉油總產能的51%。英國石油工業協會(UKPIA)表示,出售煉油廠業務的決定是各石油公司出于商業前景考慮而作出的。當前北海原油產量日趨下降,需要煉油商去海外市場購買更多的原油,其中包括高含硫等級的原油,這就需要煉油商對煉油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增添了額外的投資。不過分析人士表示,這種情況在歐洲很普遍,不應該成為石油巨頭退出英國煉油業務的主要理由?! ?br />
業界人士普遍的看法是,造成當前跨國石油巨頭紛紛退出英國煉油工業的主要原因是整個歐洲的煉油工業都不太景氣。受經濟疲軟的影響,歐洲煉油產能出現過剩。BP的統計年鑒顯示,2008年歐洲原油加工能力為1580萬桶/天,原油加工量為1350萬桶/天,煉油產能利用率僅為85%,而2009年這個數據繼續下降。在這種困境下,歐洲各大煉油商紛紛推出重組煉油業務的計劃,降低煉油能力,以緩解煉油產能過剩的局面,從而提高其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