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廣東出口輪胎2596.6萬條,同比增長近20%;而從全國來看,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甚至達到30%。不過,一片綠洲背后,苦日子還沒有到頭。
出口增長但利潤大降
根據廣州海關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廣東出口輪胎2596.6萬條,同比增長19.8%;出口貨值3.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
而全國的數據表現更搶眼。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出口汽車輪胎8667.9萬條,同比增長30%;出口交貨值39.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8%。
“廣東今年前7個月輪胎出口量價齊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逐步恢復。”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分析。
不過,好看的出口數據并不能掩飾輪胎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的現實。滬深兩市輪胎上市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的今年中期凈利潤增長率為負,而部分企業甚至出現巨額虧損。如青島雙星上半年凈利潤為1098.16萬元,凈利潤增長率為-91.39%;黔輪胎A上半年凈利潤為7592.76萬,凈利潤增長率為-32.35%。
據相關部門統計顯示,今年1到5月份,全國輪胎企業利潤率僅為4.01%。
多種壓力考驗輪胎企業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以下簡稱“輪胎分會”)表示,目前輪胎行業已存在產能總體過剩和產品結構性過剩。全鋼載重輪胎預計今年將超過9000萬條,是“十一五”輪胎發展規劃的近兩倍,同時是原預測2010年國內需求的兩倍多。另據輪胎分會統計,今年上半年,輪胎庫存同比上升57.7%,庫存增幅已明顯高于產量、產值和銷售收入的增幅,而且呈上升趨勢。
在市場并未完全向好的情況下,過快擴張的產能無疑會加劇競爭,而天然橡膠等輪胎原材料的上漲,則成為輪胎企業另一道“緊箍咒”。
目前我國天然膠7成靠進口,而進口價格則從去年8月份的每噸1459.3美元漲至今年4月份2428.4美元。國內天然膠價格也有較大幅度上漲。“使得輪胎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而國產輪胎已產能過剩,使得國產輪胎的提價空間有限,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輪胎企業的利潤率將會下降。”常軼智表示。
在我國輪胎出口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也暗藏著新貿易摩擦的隱患。常軼智表示,目前,我國輪胎的對外出口遭受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環保壁壘等挑戰。除美國之外,歐盟、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也對我國輪胎的出口企業提出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