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石油化工業精彩不斷,好于預期。具體分析各項指標分別是,全行業總產值4.11萬億元增長41.1%、78個品種產量增長94.9%、利潤2715億元增長73.9%、投資4813億元增長16.4%、進出口達2200億美元增長61.4%。
促使行業走高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油價不斷走高,不少石油替代產品、衍生產品及關聯產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或強勢走高,這迎合了資本市場趨勢投資及價值挖掘的需求;二是國際需求逐步轉暖,帶動一些行業的供需發生了變化。
產值創歷史新高
從石油化工產業結構分析,產值連創新高。上半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5770家,實現總產值4.11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2.7%,比2009年的12%有一定提高。石油天然氣開采、精煉石油、化學工業、專用設備制造四板塊在行業內比重分別為11%、28%、59%和2%。油氣開采和煉油行業增幅較大,分別達52.9%和52.3%,產值分別為1.15萬億元和4659億元。化工行業總產值達2.40萬億元,同比增長35.6%。化工行業中,基礎化學原料、合成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制造行業增速較快。
從地區分布分析,國內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增幅超過50%的省市區有5個,依次為新疆、福建、天津、黑龍江和上海,分別增長69.2%、64.9%、61.1%、54%和51.8%。全行業平均增幅41.1%。
從企業注冊類型分析: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3048家,產值為5416.65億元,同比增長43.2%,高于全行業平均增速2.1個百分點。港澳臺資企業2136家,產值為2576.99億元,增長33.8%。內資企業30586家,產值為3.31萬億元,同比增長41.4%。
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不斷加快。1-6月累計,全行業投資4812.61億元,同比增長16.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2.5個百分點,但是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幅(25%)8.6個百分點。
今年1-5月,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2715億元,同比增長73.9%,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17.64%,其中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利潤1319億元,同比增長166.8%。煉油行業實現利潤326億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1-2月明顯擴大。化工行業實現利潤1049億元,同比增長72.8%。油氣開采、化工和煉油行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比重分別為48.6%、38.7%和12%。
產銷量快速增長
在產值連續增高的同時,主要石油石化產品產量也持續快速增長。上半年我國原油產量9847.8萬噸,同比增長5.3%,去年同期為負增長1%。天然氣產量45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0.8%,保持平穩較快增勢。原油加工量2.06億噸,同比增長17.9%。成品油產量1.22億噸,同比增長14.3%。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產量增幅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高。化學礦、磷肥、鉀肥產量增長較快。甲醇產量811萬噸,同比增長53.3%,是增長最快的基礎化學原料之一。冰醋酸、乙烯、PE、PS等其他重點產品持續快速增長,主要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去13%。
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產品銷售率為98.0%,同比提高0.44個百分點,產銷比較順暢。其中,油氣開采行業產銷率為99.5%,煉油行業為99%,化工行業為97.3%。
由于國內經濟強勁增長,成品油銷量大幅增加。初步統計,上半年成品油銷量11497萬噸,同比增長16.3%。其中,汽油銷售量3507.8萬噸,同比增長10.34%;柴油銷量7423.9萬噸,同比增長19.7%。
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2199.58億美元,為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61.4%。進口方面,進口額占據前三位的是:原油上半年進口金額667.5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合成樹脂和有機化學品進口額分別為222億美元和176億美元,位居進口額第二、第三位。進口金額同比增長最快的是原油、合成橡膠、橡膠制品。出口方面,橡膠制品、有機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出口額居前三位,分別為144億美元、1億美元和74億美元。出口金額增速最快的是:成品油、合成樹脂、無機化學品。
在行業整體走高的同時,有些現象值得關注。
化肥:上半年,我國干旱、洪澇相繼大面積暴發,對化肥施用影響較大,加之產能釋放較快,產量大幅增長,出口限制等多重因素疊加,化肥市場長期低位徘徊。
成品油:上半年,由于國內經濟強勁增長,成品油銷量大幅增加,國內成品油銷量1.17億噸,同比增長12%。但汽油消費增長2.5%,與汽車保有量相比增長緩慢。
基礎原料:基礎化工原料市場前揚后抑,價格總體上漲。今年前4個月,基礎化工原料市場總體上呈明顯上升態勢,4月份達到峰值,5月份開始下行,6月份下行速度加快。
合成材料:上半年,合成材料市場總體保持上行態勢,進入二季度后,市場波動加大,走勢出現分化,合成纖維單體與合成橡膠市場高位震蕩,合成樹脂呈下滑走勢。
造成上述行業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因素很多,就國外因素來說包括以下幾點。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震蕩;石化行業經濟景氣周期影響;外匯匯率波動;中東及亞太地區乙烯增長;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發達國家失業率較高。
國內影響因素則是“鐵公基”投資的持續落實、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電力價格調整;新疆資源稅運行試點;天然氣終端價格調整;房地產新政出臺;天氣等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等。
主要矛盾
在看到整體形勢好轉的同時也暗藏隱憂,目前行業存在三大主要矛盾。
保持經濟增長與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的矛盾。二季度國內房地產行業房屋銷售面積增速持續較大幅度減緩。汽車銷量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二季度化學纖維的產量也顯著放緩,增幅比一季度回落約10個百分點。二季度原油表觀消費量增幅回落6.5個百分點,成品油增幅回落5.2個百分點,化肥回落9.3個百分點,硫酸回落16.3個百分點,合成樹脂回落15.2個百分點。三季度上述產品表觀消費量還將進一步回落。
成本快速上升與成本轉化困難的矛盾。前5個月,全行業銷售成本同比大幅上升46.5%,其中煉油行業銷售成本升幅高達79.8%。與此同時,全行業利潤增幅呈顯著回落態勢,前5個月比前2個月回落101個百分點。氮肥、甲醇、電石等行業由于成本上升較快,而轉化難度增大,二季度末已出現行業性虧損。下半年,這一問題可能更加凸顯出來。
行業經濟發展區域不平衡的矛盾。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的經濟重心在東部地區,行業經濟發展區域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目前,東部地區總產值占全國行業比重的67.1%、投資占47.9%、進口貿易占92.3%、出口貿易占85.7%。主要市場和技術集中在東部地區,而資源則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是國家長遠戰略。當前,煉油、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主要特色,而這些行業產能現已顯現過剩。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實現加快發展,而又不重復老路,避免損失,是中西部地區行業經濟發展面臨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