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國家“十二五”規劃即將啟動的重要時刻,全國化工科學技術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前,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 ?br />
記者:本次大會的任務是什么?
李勇武:這次會議的任務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和交流行業“十一五”科技創新的成就和經驗,研究“十二五”科技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圍繞推進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鼓勵創新,表彰先進,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促進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記者:“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工科技創新的突出亮點有哪些?
李勇武:“十一五”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重大項目科技攻關、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圍繞發展新型煤化工,集中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十一五”期間,行業技術創新最突出的亮點和最顯著的成就之一,就是在新型煤化工領域集中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多項成果創造了世界第一。在煤制化學品方面,自主開發建成了世界首套神華包頭年產60萬噸煤制烯烴工程;自主開發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完成了年產3萬噸工業性試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個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工業示范項目已經打通全流程。在煤制油方面,自主開發并建成了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大型制油裝置。在煤氣化方面,我國在自主開發并大面積推廣應用日處理千噸級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的基礎上,又成功研發了日處理2000噸級煤量的大型爐型。在多聯產方面,我們成功建成了世界首套年產24萬噸甲醇和71.8兆瓦發電的煤電聯產工業示范裝置,實現了長周期運行。
圍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開發形成了一批創新技術。在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方面,以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年產20萬噸大規模MDI生產技術為例,該裝置的建成和運行標志著我國已跨入世界MDI制造技術領先行列。在自主創新方面,以榮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產技術與設備開發項目為例,該成果在三角集團實現工業化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
圍繞重大關鍵技術組織攻關,研發了一批核心專利技術。“十一五”以來,石油和化工領域有28項重大關鍵技術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并已取得可喜進展。如全氟離子膜工程技術研究突破了一系列制備膜材料的關鍵技術;自主研制的離子膜于今年6月底在萬噸級氯堿裝置上進行工業性應用一次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
圍繞加快結構調整,開發了一批創新產品。“十一五”期間,精細化工領域、化工新材料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技術突破。如沈陽化工研究院創制的廣譜殺菌劑農藥新品種烯肟菌胺,可以廣泛替代毒性高、用量大的傳統殺菌劑;華南理工大學與有關企業合作,突破了涂料高固體含量聚氨酯與聚丙烯酸復合乳液以及與硅聚合物雜合技術,產品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碳纖維生產實現千噸級規模;芳綸1313及芳綸1414部分型號產品完全國產化;中石化集團開發出了聚合級異丁烯生產技術,使我國七大通用合成膠種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圍繞促進行業節能減排,開發應用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十一五”期間,我們加大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力度,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石化產業。如氯堿行業開發的干法乙炔技術有效解決了電石渣漿污染和占地問題;磷酸行業的磷酸余熱回收技術被廣泛采用,使行業節能減排躍上了新臺階;精細化工行業開發的替代光氣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綠色化學技術從源頭上消除了安全、環保隱患?! ?br />
圍繞提升行業裝備水平,開發研制一批重大技術裝備。鎮海煉化百萬噸乙烯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8%,標志著我國石油化工技術裝備水平有了極大提升。列入國家“十一五”重大裝備國產化的羰基合成醋酸工藝核心設備——醋酸反應器已經在西安核設備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br />
記者:“十一五”期間,石油和化工科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功經驗?
李勇武:我國石油和化工科技事業能夠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和顯著的成績,以下4條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和借鑒:
第一,堅持把推進企業科技創新作為行業科技工作的重點;第二,堅持探索和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制和機制;第三,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市場需求相結合;第四,堅持發揮行業協會對科技工作的引導、組織和協調作用。
記者:如何抓住“十二五”發展機遇做好科技創新工作?
李勇武:第一,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為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大支撐。認真組織實施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石油和化工產業振興支撐技術指導意見以及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第二,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提高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要從行業特點和產業基礎出發,在節能環保、生物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br />
第三,大力開發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為節能減排提供技術保障。要大力開發和推廣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廢物綜合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等。
第四,突出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繼續開展“示范企業”的培育和認定;推動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創新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技術成果的轉移和擴散?! ?br />
第五,努力為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科技進步搞好協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