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增3.6%,再創年內新高,通脹壓力已經不可回避。
盡管9月份的漲價因素主要來源于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上漲,但是,以煤電油氣等為代表的資源產品價格也正進入集中上漲期,在內外因素的重疊壓力下,長期通脹壓力不可小覷。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資源產品的通脹效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源產品價格改革帶來成本型通脹,二是大宗商品進口的輸入型通脹。”
氣價格集中上漲
隨著天然氣需求旺季的來臨,國內天然氣銷售價格上漲似乎已經成為必然。而中亞天然氣的進入是國內天然氣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
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統一提高國內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0.23元/立方米,并規定在調后基準價格基礎上再上浮10%,同時要求各地盡快理順下游天然氣銷售價格。
自6月1日以來,重慶、石家莊、濟南、山西、陜西、浙江、湖北等省市相繼召開天然氣價格聽證會,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9月28日起,北京市非居民天然氣銷售價格統一平均上調0.33元/立方米;居民天然氣銷售價格聽證會也將于近日進行。
2009年底,中亞天然氣管道單線與西氣東輸二線西段工程建成投產,2011年年底將全線通氣,年供氣量為300億立方米。今年1-8月國內累計進口中亞天然氣23.8億立方米。
國家發改委在“8月份天然氣產銷運行情況介紹中”指出,目前中亞進口天然氣價格明顯高于國內銷售價,中石油(601857,股吧)集團承擔了巨額虧損。
燃氣行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中石油對上述調價幅度并不滿意,因而允許其在基準價格基礎上再上浮10%。”
上游氣價的上漲成為下游調價的重要依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作為下游燃氣企業的代表,近年來一直提倡“理順天然氣產業上下游價格關系,而非讓下游燃氣企業承擔上游價格上漲的壓力”。
中石油對外稱,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已經提前部署采購6.1億立方米天然氣補充冬季供給。
不過,有燃氣行業管理人士憂慮地說:“今冬天然氣供應形勢仍不樂觀,‘氣荒’有可能重新出現。”
近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迎峰度冬天然氣保障協調會。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在會上表示,“受新用戶大量增加、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儲氣調峰能力不足,以及不確定的天氣因素等影響,冬季用氣高峰期保供形勢仍不容樂觀。”
種種跡象預示,天然氣價格上漲有著“不容置疑”的基礎。
階梯電價效果“見漲”
10月21日,居民階梯電價征求意見結束,中國居民低電價時代行將結束。“這是一次以改革為名,漲價為實的改革方案。”有能源研究學者對改革征求意見方案提出異議。
在電價調高背后,一方面是利益集團的推動,煤價的攀升;另一方面則源于國內尚未形成有升有降的電價調整機制。
“無論是階梯電價改革,還是天然氣價格體制改革,常有電力和燃氣等領域利益主體推動,改革的過程中利益集團勢必與民爭利。”上述能源研究學者稱。
電價上漲的現實基礎基于煤炭價格的大幅攀升。海運煤炭網指數中心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已經連續兩周上漲,平均價格為735元/噸,整體較上期上升10元/噸,上漲幅度最大的為5800大卡熱量動力煤上漲25元/噸。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在解釋居民階梯電價方案時稱,目前居民電價整體不具備下調的基礎。在設計階梯電價方案時,對設置“電價下調”檔次問題也有過考慮,即對低收入居民家庭實行優惠電價或者電價補貼。但由于操作難度比較大,需要進一步評估和論證。因此,在這次初步設計方案中暫未作統一規定,擬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分散決策。
對于資源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國家能源法專家、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吳鐘瑚直言,“電價改革的關鍵是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調整電價的長效機制。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政府和監管部門可以監管電企的合理利潤率或成本變動的幅度,容許企業隨著燃料成本的變化,在市場環境下自主調整價格。而不是采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
成品油漲價預期強烈
相對電價、氣價,成品油價格的漲價預期似乎更加強烈。
根據2009年5月出臺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改委價格司即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
但是,自今年6月1日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下調之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震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國際油價波動幾度突破“4%”調價紅線。但發改委始終按兵不動。
自8月份開始,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80美元/桶高位。肇因于此輪國際油價大幅上升,10月份以來中石油、中石化(600028,股吧)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提高成品油批發價格,并在大部分地區對柴油實行限量或停供銷售,加重了價格上調的氛圍。
市場調價傳言不斷,甚至上演成品油調價“烏龍”——日前,有媒體稱,調價窗口將出現在10月21日,各石油公司囤貨待漲,結果證實只是一場“虛驚”。
盡管業內人士分析,考慮加息和通脹等綜合因素,目前發改委調整成品油價格的可能性不大,但長遠來看輸入型通脹風險仍然存在。
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1至9月,中國進口原油1.8億噸,較2009年同期上漲24.1%。其中9月原油進口量為2329萬噸,環比增11%。
如果10月份原油進口量與9月份等同,那么今年前10個月進口量將超過2億噸,與2009年原油進口量持平,原油依存度仍將超過50%,石油企業成本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