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的分析報告認為,2006年以來,我國化工行業在產銷、價格、進出口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狀態,經濟效益繼續得到改善。全行業上半年實現的利潤占全部工業利潤的28%。
據統計,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為2199億元,同比增長28.2%,增幅回落9.1個百分點。針對目前一片“大好”的形勢,有專家指出,應警惕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產能過剩的現象,引導化工行業向精細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十五”期間,整個化工行業效益提升,全行業掀起一股產能擴建熱潮,在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重點跟蹤的65種(類)化工產品中,上半年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的有61種,占95.4%,其中增幅在10%以上就達到48種。天然氣、化肥、農藥、基礎化工原料、合成樹脂等產品增長十分迅速,但所建項目產品方案基本雷同,可能導致產能過剩的危險。
據統計,2005年,全國石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9%。8月1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楊偉才在太原召開的"2006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6.3%,比全國平均高出6個百分點,出現進一步加快的趨勢。楊偉才指出,產品供求基本平衡的橡膠制品業、農藥制造業、肥料制造業和合纖制造業投資增長很快,分別達到66.5%、48.1%、45.9%和171.1%。
高耗能產品發展失衡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化工產品市場升溫,使得一些高耗能產品投資大幅增加,尤其是煤炭、鹽等資源集中的中西部地區,純堿、燒堿、電石、聚氯乙烯等產品產能增長過快。
在化學工業中目前用作原料的能源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0%,其中化肥行業能源費用占總成本的60%至70%,燒堿、黃磷能源成本占60%以上,電石能源成本占75%以上,這些都是典型的高能耗產品,其快速發展,將加劇我國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
目前,我國兩堿、電石、農藥、尿素、涂料、染料等產品已出現過剩的苗頭,并且趨勢仍在蔓延。
資源與環境壓力增大
2005年,我國合成樹脂的對外依存度為44.1%,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達73.7%。目前原油價格已突破78美元/桶,天然膠價格已逼近3萬元/噸大關,不少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價格都創歷史新高。全行業生產成本大幅攀升,經營壓力增大。
石化工業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是全國工業污染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據統計,2005年,全行業排放工業廢水30多億噸,工業廢氣1.4萬億立方米,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8400多萬噸,分別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16%、7%和5%,位居全國的第一、第四和第五位。而合成氨、燒堿、純堿、電石及農藥、染料、鉻鹽等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不少地區還在盲目擴建,致使資源、環境不斷惡化。
產品出口遇到困難
我國出口的化工產品不少是低附加值的傳統產品,主要依靠價格低廉取勝。加入WTO以后,這些產品的低價大量出口,容易引起貿易保護主義反措施,造成貿易摩擦,從而被反傾銷。
另外,過高的油價使得下游產業成本上升過快,價格無法順利傳遞,有損上游發展。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石油和化工產品產量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但下游需求無法同步增加,產品銷售情況可能較2005年下降。由于能源、原材料、運輸等各項成本價格均上升,全行業成本將比2005年有較大的增加,化工產品的價格走勢不太樂觀。在成本上升、價格下滑兩頭擠壓下,承受能力比較弱的部分中小企業會趨于虧損,行業效益有下滑的危險。
專家指出,要警惕目前這種行業投資過快、產能出現過剩的局面,著力推動整個石化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對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資力度,對規模偏小、工藝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項目予以淘汰。
據統計,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為2199億元,同比增長28.2%,增幅回落9.1個百分點。針對目前一片“大好”的形勢,有專家指出,應警惕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產能過剩的現象,引導化工行業向精細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十五”期間,整個化工行業效益提升,全行業掀起一股產能擴建熱潮,在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重點跟蹤的65種(類)化工產品中,上半年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的有61種,占95.4%,其中增幅在10%以上就達到48種。天然氣、化肥、農藥、基礎化工原料、合成樹脂等產品增長十分迅速,但所建項目產品方案基本雷同,可能導致產能過剩的危險。
據統計,2005年,全國石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9%。8月1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楊偉才在太原召開的"2006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6.3%,比全國平均高出6個百分點,出現進一步加快的趨勢。楊偉才指出,產品供求基本平衡的橡膠制品業、農藥制造業、肥料制造業和合纖制造業投資增長很快,分別達到66.5%、48.1%、45.9%和171.1%。
高耗能產品發展失衡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化工產品市場升溫,使得一些高耗能產品投資大幅增加,尤其是煤炭、鹽等資源集中的中西部地區,純堿、燒堿、電石、聚氯乙烯等產品產能增長過快。
在化學工業中目前用作原料的能源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0%,其中化肥行業能源費用占總成本的60%至70%,燒堿、黃磷能源成本占60%以上,電石能源成本占75%以上,這些都是典型的高能耗產品,其快速發展,將加劇我國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
目前,我國兩堿、電石、農藥、尿素、涂料、染料等產品已出現過剩的苗頭,并且趨勢仍在蔓延。
資源與環境壓力增大
2005年,我國合成樹脂的對外依存度為44.1%,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達73.7%。目前原油價格已突破78美元/桶,天然膠價格已逼近3萬元/噸大關,不少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價格都創歷史新高。全行業生產成本大幅攀升,經營壓力增大。
石化工業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是全國工業污染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據統計,2005年,全行業排放工業廢水30多億噸,工業廢氣1.4萬億立方米,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8400多萬噸,分別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16%、7%和5%,位居全國的第一、第四和第五位。而合成氨、燒堿、純堿、電石及農藥、染料、鉻鹽等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不少地區還在盲目擴建,致使資源、環境不斷惡化。
產品出口遇到困難
我國出口的化工產品不少是低附加值的傳統產品,主要依靠價格低廉取勝。加入WTO以后,這些產品的低價大量出口,容易引起貿易保護主義反措施,造成貿易摩擦,從而被反傾銷。
另外,過高的油價使得下游產業成本上升過快,價格無法順利傳遞,有損上游發展。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石油和化工產品產量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但下游需求無法同步增加,產品銷售情況可能較2005年下降。由于能源、原材料、運輸等各項成本價格均上升,全行業成本將比2005年有較大的增加,化工產品的價格走勢不太樂觀。在成本上升、價格下滑兩頭擠壓下,承受能力比較弱的部分中小企業會趨于虧損,行業效益有下滑的危險。
專家指出,要警惕目前這種行業投資過快、產能出現過剩的局面,著力推動整個石化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對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資力度,對規模偏小、工藝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項目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