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對苯二甲酸(PTA)等化工品的期貨價格已經成為我們銷售、采購的主要參考。”浙江工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士張文苗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受宏觀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化工品種價格上下波動幅度明顯加大,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開始影響到企業的日常運營,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據了解,過去一周以來,期貨市場化工類品種價格大幅波動,大連LLDPE、PVC成交活躍,價格波幅之大、變化之快令市場人士咂舌。LLDPE主力合約上周一最高沖至14280元/噸,截至昨日尾盤報收于11755元/噸,上下價格變動達到2525元/噸。顯然,在短短一周之內,任何一個企業經歷如此大的產品價格波幅,對其風險控制體系和企業日常經營都是一個考驗。
期貨市場不僅是企業原料采購的“風向標”,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規避風險和穩健經營的渠道。“由于期現聯動愈來愈明顯,期貨市場的價格變動恰好為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提供了避險通道。”上海鴻凱投資有限公司現貨貿易部負責人武承曌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以PTA為例,由于其現貨市場價格波動要滯后于期貨價格,一旦期貨價格漲幅超過正常市場范圍,企業就選擇在期貨市場賣出部分現貨頭寸,預防價格下跌給企業造成損失。
“以PTA和棉花為例,它們作為可相互替代品種,在前期國內棉價大幅上揚時,部分企業轉而采用PTA等化工產品作為替代原材料。鑒于棉花價格已經上漲過高,而PTA品種價格漲幅相對有限,公司就選擇買入PTA期貨來為后續供貨合同保值。”河南同舟棉業貿易部負責人賀華也表示,化工期貨品種已成為公司規避風險的主要渠道。
自LLDPE、PTA、PVC等化工品種上市以來,不少企業成功利用期貨市場實現避險、穩定現貨經營。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6月份,參與大商所LLDPE、PVC期貨的現貨企業已分別逾810家、580家,不少企業通過期貨套保交易獲得了良好的避險效果。
顯然,期貨市場相關化工產品已經成為現貨企業日常經營的重要參考和避險渠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和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表示,國內很多企業都在利用期貨市場相關交易品種來規避企業經營風險,期貨市場已經成為現貨市場相關產品定價的主要參考。“像中海油天津銷售公司就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方面做的比較好,其一般是在價格漲幅較高時,在期貨市場拋售一部分相關產品,對企業庫存鎖定利潤,同時通過定期參考期貨市場和部分現貨交易市場相關化工產品的價格調整企業出貨價格”。
“目前,公司PE現貨的進出都同期貨市場緊密結合,通過分析當前期貨遠近合約的價差,結合公司現貨經營合同和進出口時間安排,分別在期貨和現貨上采取差異化策略,從而降低公司庫存和遠期合同風險。”張文苗還對記者表示,以大商所LLDPE期貨合約為例,公司采取主力合約1105開盤價格作為當日的出貨報價,一旦看到盤面價格明顯下滑,就適當調低出貨價,領先業內報價,以便快速銷售存貨,從而防范價格繼續回落帶來的損失。
上述人士均表示,期貨市場化工品種已經成為現貨市場的“風向標”,隨著國內期貨市場化工品種的成熟,化工業界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力度和深度將強化,利用期貨市場規避企業風險和指導現貨貿易的方式也已經逐漸深入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