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一周,有三個因素將令投資者身處不安與謹慎中:愛爾蘭的債務問題,中國收緊政策的傾向,以及美國的刺激政策能否奏效的老生常談.
年末的賬面調整操作也來臨.可以這樣講,所有這些不確定性交織在一起,使得原本堅挺的風險資產漲勢喪失一些動能.
上述事件將如何發展與收場,將指導下周的市場走勢,甚至可能決定著全年的收尾表現.至少愛爾蘭的問題或已接近于出臺一個結果.
"在經歷了一輪很不錯的行情後,市場已經步入獲利了結階段."匯豐控股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球策略部主管Philip Poole稱,"自8月以來,許多好消息都反映到價格當中...然後我們看到的是,市場反映出那些仍需為之擔憂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中國和歐元區."
MSCI全球股市指數曾在11月4日觸及26個月高位,之後一度累計下跌4.8%,不過在周四和周五顯示出反彈跡象.
今年表現異常搶眼的新興市場股市,所受到的影響要大得多且快得多.MSCI新興股市指數在11月9日至17日期間的跌幅超過5%,之後有略微反彈.
同期,CRB商品指數一度下跌8%,此後略有回升.
雖然愛爾蘭在全球經濟體系當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已經成為影響市場人氣的關鍵因素之一,不過其對于全球層面的影響程度還不太清楚.
衡量美國股市未來波動率預期的VIX指標仍處于相對低的水平,二線國家債券利差和歐元/美元走勢之間的關聯度降至很低.
投資者目前廣泛預期愛爾蘭將獲得來自歐盟/IMF的援助,但尚不確定何時達成協議以及援助將以何種形式提供.
投資者擔心的問題不是愛爾蘭本身,而是危機可能擴散到其它負債更多的歐元區經濟體.
"我不認為愛爾蘭問題嚴重到會像次貸危機那樣破壞全球經濟復蘇,"道富環球投資管理(SSGA)的首席經濟學家Christopher Probyn說道,"但如果危機擴散的西班牙,則將令恐慌上升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程度."
**中國熱,美國冷**
中國方面的情況至少也具有同等重要性,中國一直都在發出將采取更嚴厲的舉措來壓制通脹的信號,緊縮的政策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放慢.
遵循這樣的政策方針,中國周五宣布上調銀行準備金率,為兩周里第二次上調.
中國緊縮政策的風險在于,如果中國經濟因此過度放緩,并導致周邊的其它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也放慢增長腳步,則那些今年流入亞洲的巨額投資熱錢將面臨風險.
不僅如此,中國增長情況還影響著許多發達國家股市的上漲表現,因為許多跨國大公司的獲利都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
瑞信資產管理業務的資深顧問Bob Parker稱,鑒于中國市場已經被視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如果中國經濟放慢太多,那麼該地區經濟體將最先受到沖擊,之後擴散到全球,最終損及發達市場的獲利.
與其它市場人士一樣,他認為中國能夠在不明顯損害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控制住通脹,即實現所謂的軟著陸,但近期金融市場的波動已經反映出蘊藏的風險.
11月迄今,中國股市滬綜指跌了約7%,MSCI亞洲除日本外股市則回到了一個月前的水準.
中國承受的通脹壓力有部分來自于美聯儲宣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長期看,該政策將導致美元走軟.
但投資者關心的第三個問題是,量化寬松舉措尚未對市場造成預期中的影響.以美元為例,匯價反而比量化寬松決定宣布時更強,美國公債收益率則走高.
這恐怕是因為市場此前就已經消化了量化寬松的預期,但政策宣布後就出現了資產再平衡的調整.如果不是這樣的解釋,那麼下一步到底要用什麼手段來刺激美國經濟就成了問題.
**未來增長?**
這一切發生的大背景是:經濟數據還是相當正面的,而且尚無全球經濟將重返衰退的跡象.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四發布的半年度報告顯示,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在明年放慢,從今年的4.6%降至4.2%.2012年則預計重回4.6%的增長率.
因此,假定愛爾蘭不會崩潰,中國經濟是有控制的放緩,美國經濟也能發揮一定的拉動作用,則投資者可以見到一個利好風險資產的環境.
未來一周里,投資者將需要消化一些事件,比如周五的葡萄牙預算案投票,歐洲的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數據,美國公債標售,以及美聯儲最近一次的會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