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石油公司將獲準進入俄羅斯的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這是兩國在能源合作領域最新獲得的一個重大突破。
中俄雙方日前在莫斯科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石油股份公司關于擴大油氣田勘探開發領域(上游)合作的備忘錄》。
根據該備忘錄,中俄兩國國家石油公司將合作勘探開發俄羅斯三個陸上油氣區塊和一個大陸油氣架海上區塊。
北京的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中國的石油公司在俄羅斯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它將使中俄能源合作從一般貿易領域向油氣上下游延伸拓展。
據俄羅斯副總理謝欽向媒體透露,俄中兩國國家石油公司正研究在鄂霍次克海進行勘探開發合作的可能性。此外,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或將在東西伯利亞地區收購中型或更小規模的上游石油資產。
上游勘探開發一直是油氣行業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中俄兩國在俄羅斯上游勘探開發領域加強合作,無疑對兩國能源經貿合作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姜鑫民說:“俄羅斯擁有資源優勢,中國擁有資金、技術和市場優勢,這種合作將是雙贏的。”
2009年俄羅斯原油產量達4.942億噸,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同年,中國消費原油4.046億噸,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中國的石油公司一直希望能夠進入俄羅斯上游勘探開發領域。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考慮到油田開發涉及現有股權轉讓,中國公司進入俄油氣勘探領域比與俄公司進行合作開發的可能性更大。
2002年,中石油曾嘗試收購當時的俄羅斯第九大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權。因俄政界反對聲音過大,俄國家杜馬通過一項決議,不允許任何外國政府控股的實體參與競拍斯拉夫石油的股權,這筆交易最終告敗。
石油勘探往往需要巨資投入,而且風險極高。中俄兩國公司合作進行油氣勘探,將大大減小俄羅斯方面的資金壓力和投入風險,此外,中國的石油公司在提高油田采收率、實行精細管理等技術層面也具有明顯優勢。
姜鑫民說:“特別是在惡劣地質條件下,中國的石油公司體現了很高的業務素質,這也是俄羅斯同行所看重的。”
他表示,通過成立由俄方控股的中俄合資公司開展股權收購業務,有利于減少中國石油公司在俄面臨的人為障礙。
中石油于2003年進入俄羅斯市場,先后與薩哈林石油股份公司、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等簽訂了油氣合作協議。
今年11月,中俄原油管道開通試運行。從明年開始,中國將通過此管道每年從俄羅斯進口1500萬噸原油,供油期為20年。中國為此還向資金緊張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分別提供15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的貸款。
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近日表示,以中俄原油管道建成為契機,兩國能源合作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油氣領域的合作已不僅是一般的貿易關系,還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拓展。
今年9月,中俄合資天津煉油廠開工奠基。
董秀成表示,中俄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尚屬意向性的協議,雙方合作的實質性突破還需要進一步談判確定具體細節后進行合同簽署。
“中國的石油公司進入俄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對于中國能源安全來說,其意義在于在同等商業條件下,中國將獲得優先話語權。”他說。
近幾年,中國的石油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其鉆采力量和工程技術服務隊伍相繼進入蘇丹、伊朗、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地。
去年,中石油在戰后伊拉克首次大型能源招標中,和國際石油公司聯合中標伊拉克最大油田魯邁拉油田的作業權,隨后又獲得哈法亞油田開發與作業權,實現了在中東油氣合作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