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煤超瘋”的形容有些夸張,但持續攀升的高煤價確已超出火電企業的承受能力。“多虧老天爺幫忙!連日反常的暖和天氣,多少能讓發電企業緩一口氣。”隨著嚴冬的來臨,山東一家電廠負責人的這一僥幸心理將不復存在。連年虧損的電廠,從未放棄對電價調整的渴望。
有煤但就是價格受不了
“電煤的量能夠保證,就是價格太要命了!”華能山東發電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抱怨說。在濟南東郊的黃臺電廠,廠長魏超說:“今年來自山西等地的電煤偏緊,目前庫存只有10萬多噸,僅夠用10多天。因煤價上漲,電廠一直虧損,預計全年虧損1億多元。但即使再虧,電廠也要發電。現在電廠還承擔著供熱職能,停不得。”據了解,這種虧損的情況在我國北方很普遍,就連一些60萬千瓦以上主力機組也難以承受目前的高煤價。在當前國家信貸收緊的趨勢下,一些發電企業資金鏈隨時可能出現斷裂的危險。
11月10日,秦皇島電煤市場發熱量在5800大卡的大同優混煤價格為每噸840元-850元,較10月底上漲30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70元-180元。受此影響,焦炭、鋼材價格也全線上漲。其中產自山東淄博的普碳鋼坯價格較10月底每噸上漲200元,達到4200元。目前,電煤約占火電企業經營成本的75%。近期,國內市場動力煤價格整體上漲,讓發電企業苦不堪言。
持續高煤價引發系列沖擊波
受國內高煤價影響,我國進口煤呈現增加趨勢。據了解,目前南方港口印尼50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每噸700元,越南48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每噸780元-790元。10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2010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上介紹說,“十一五”我國從過去傳統的煤炭出口國變成了煤炭進口國,預計今年進口煤炭將達到1.2億噸。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進口煤和下水煤的增加,受運距變化影響,包括山東在內的北方電廠進煤成本遠遠高出廣東、浙江等地的電廠。這使得原先制定的南高北低的電價政策,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受此影響,北方火電廠虧損狀況明顯較南方電廠嚴重。
發展改革委近日已發出有關穩定煤價的信號。發展改革委要求煤炭行業加強行業自律,穩定市場價格和預期,嚴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對此,鐵路部門也進一步加大電煤裝車組織力度,要求11月下旬全路日均電煤裝車達到4.31萬車,確保全月日均裝車達到4.2萬車以上;12月份全路電煤日均裝車達到4.5萬車以上。
“計劃電”如何承受“市場煤”
由于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并持續高位運行,發電行業出現了增產不增效的嚴峻局面,在能耗和財務費用、管理費用持續下降的情況下,虧損仍很嚴重,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山東等地的發電企業建議,國家盡快實施煤電聯動政策。同時,進一步規范煤炭交易,穩定煤價,提高發電企業重點合同量,并建立相應的補貼機制,幫助發電企業盡快扭虧脫困。但由于電力是最基礎的能源,一旦電價上調,波及面較大,勢必會推高物價,國家發展改革委對調整電力價格顯得十分慎重。
山東省煤炭運銷協會會長李繼會認為,目前,電價仍由國家控制,煤價也沒有完全市場化,電力體制改革成了半拉子工程。要破解煤電矛盾,根本上還要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淘汰落后產能,降低煤耗,降低發電成本。目前,我國發電用煤約占產煤量的一半,如果這部分能耗降不下來,我國節能減排壓力將十分巨大。
“電力體制改革,最關鍵的是價格機制的理順。作為發電企業,已具備競爭上網的條件,企業也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實現優勝劣汰。”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李建偉認為,競爭只會讓價格降低,只有壟斷才會使電價提高。由于沒有實行競價上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電廠內部挖潛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