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與成品油:國際油價仍處在漲價通道之上,近期歐美等地的暴風雪天氣加大了燃料油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場普遍預期亞洲新一輪的官方售價將大幅度上調。目前三地原油22日移動平均90.79美元/桶,較上次調價累計上漲2.67%,我們監測的數據顯示,若油價保持目前高位,再過一周均價又將觸及4%的調價臨界點,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也有望近期推出,以往22日移動均價為計算基礎的定價機制,可能改為10日,頻率加快有望給煉油企業帶來較大利好。
制冷劑繼續漲價:國內制冷劑繼續呈現供應偏緊的狀態,本周華東R134a繼續上漲5.78%至76,000元/噸,與上個月相比,R22與R134a分別漲價1.63%與13.99%,目前巨化公司R134a毛利率高達60%,在下游汽車、家電需求拉動下,我們預計今年將維持高盈利狀態。
甲醇汽油推廣或將提速:近期工信部組織召開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定上海華諳、奇瑞小轎車、一汽晉燁大車三家企業為高比例甲醇汽油(M85、M100)車生產企業,2011年5月起在上海、陜西、山西全面啟動試點工作,試點階段將持續到2013年。這是國家層面首次主導開展甲醇汽油推廣試點工作。
車輛使用甲醇汽油比傳統汽油油耗可降低7%以上,由于燃燒充分,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減少50-90%,2007年甲醇燃料與二甲醚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今后20-30年過渡性車用替代燃料。目前瑞典、德國等國家已大量推廣使用甲醇汽油。通常使用低比例甲醇汽油(M15即在汽油中添加15%的甲醇)不用改變發動機的結構,但需解決添加劑、腐蝕等多種問題,而M100全甲醇燃燒裝置還需要對傳統汽油發動機的供燃料系統、供熱系統、變速箱等進行重大改進。目前國內甲醇汽油車涉及的腐蝕和溶脹等主要問題均已基本解決,甲醇汽油調制中心、加油站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和技術標準已初步建立和完善,試點工作開展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近幾年來我國甲醇產能快速擴張,加上中東等國低成本的甲醇進口沖擊,國內產能過剩嚴重,2009年我國產能約3,200萬噸,表觀消費量卻只有1660.8萬噸,開工率在50%左右。甲醇汽油一旦推廣,以2008年相關行業汽油消費量簡單測算,2008年我國交通運輸業、郵政行業汽油消費量為2763.19萬噸,如果按15%比例,則需添加414萬噸甲醇,占2008年國內甲醇表觀消費量的1/3,有效的消化了甲醇的過剩產能,并起到降低排放等環保效果。本周華東甲醇報價2,890元/噸。
極寒天氣影響,部分化工產品運輸受阻或漲價:近半個月來,歐洲大雪造成部分聚烯烴運輸受阻,產品積壓迫使廠商降低開工率甚至停產。歐洲與北美產能占全球超過1/3,歐洲的聚乙烯生產商主要有北歐化工、陶氏化學、英力士、利安德巴塞爾、波利麥里歐羅、沙特基礎工業和道達爾石化等。目前全球聚烯烴市場受油價走高、中東部分裝置突然停車影響,再加上此次運輸導致的供應受阻,價格或因進一步上漲。
國內方面,近幾日來,湖南、廣西、貴州等地受凍雨影響,多條高速公路封閉。西南是國內主要的磷礦石及黃磷生產基地之一,其中貴州磷礦石及黃磷產量分別占全國的23%與17%,后續我們將繼續關注天氣及運輸的相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