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股票突遇“黑色星期五”。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CSI阿特斯以及林洋新能源等股價,分別下跌了3%到6.52%,無錫尚德、賽維LDK、英利綠色能源、重點光伏、晶科能源、昱輝陽光、大全新能源也全線下跌。
“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電價調低、光伏產能整體過剩等原因,或許是市場不看好光伏股票的理由。”一家美國上市的光伏組件企業副總張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其他一些投資機構及分析人士指出,光伏電池組件價格的下調區間大約在10%到15%。
光伏企業股價紛紛下滑
“2010年各公司都達到了出貨增速的頂峰,而在2011年,這種情況難再現。市場對于光伏行業的前景存在疑慮。”張先生說,2010年全球光伏出貨量高達15G瓦,同期增幅為100%,且組件價格非常穩定。另外,2009年德國及其他歐洲地區的需求不好,集中在2010年釋放。“但今年這些綜合性的因素不會同時出現,繼續2010年的輝煌業績很困難。”
咨詢公司莫妮塔指出,2009年、2010年德國的光伏需求占全球比重的40%到50%,高速增長已不容易看到,“德國有13%的電價下調,電池組件價格將估計下降10%到15%。”
根據長城證券研究所的說法,法國政府近期宣布,將停止向3千瓦以上的太陽能光伏設備發放三個月的上網電價補貼。
與此同時,捷克、西班牙等國家也在下調補貼,假設意大利也出臺類似政策,在光伏的核心市場——歐洲(占全球需求的75%左右),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率必然降低。如果傳導下來,最終會導致投資商減少,市場競爭也將更為激烈,組件價格必然會大幅下滑。
兩攔路虎阻礙企業發展
張先生表示,產能過剩的現狀,也肯定會讓國內光伏組件價繼續掉下來。“以林洋新能源為例,估計2011年的產能將達到1.2G瓦左右,而其他公司更是將很大的賭注押在了產能擴張上。”
力諾光伏集團預計,在2011年起將于5年內完成總計2G瓦的產能擴張,此外橫店東磁、航天機電、CSI阿特斯等公司的產能擴張速度也在加快。
“據IMS Research的研究,估計2011年上半年全球的光伏組件產能會在40G瓦上下,但同期的安裝量只有20%。那么,光伏組件價格也會進一步的下跌。”東方證券研究員鄒慧說。
鄒慧還稱,光伏市場的另一個隱憂在于人民幣升值壓力。
鄒慧表示,2010年上半年時,尚德、阿特斯等公司都因人民幣匯率的大幅調升,而出現了匯兌損失,估計蒸發了上億歐元。“而今年,歐洲部分國家的經濟危機看上去有所穩定,而且歐洲工商業也呈現了一定的復蘇態勢,但仍然不能肯定歐洲已完成了探底。人民幣對美元、歐元都升值的話,再加上外部環境不佳,出口價被壓低,那么企業的財務報表將不會令投資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