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增長目標按年度折合后,未來五年,上述十省份年均GDP增速接近15%
截至1月25日,已有26個省(區、市)召開了地方“兩會”。從各地“十二五”規劃目標看,除了少數經濟發達省份,多數地方仍然將GDP增速放在未來幾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
據財新記者統計,目前,在中西部地區,至少有安徽、青海、廣西、寧夏、四川、貴州、重慶、福建、黑龍江、云南等10個省(區、市)提出,未來五年內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折算成年均目標,GDP增速接近15%。
如安徽省就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八大產業”,加快建設“六項工程”,力爭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再翻一番。
湖南、遼寧、河南等省,雖然沒有提出翻番目標,但仍計劃未來五年經濟增速位于全國前列。遼寧省稱,要重新確立工業大省地位,到2015年,“(工業)總量規模進入東部沿海發達省份行列”。
甘肅、山西、天津、內蒙古等省(區、市)確定的增長目標也都較高,平均增長速度在10%-13%。
一位參與全國“十二五“規劃討論的專家向財新記者坦言,“金融危機后,地方政府并沒有改變對投資的依賴,也沒有改變對經濟高增長的依賴。”
從目前看,北京、上海、河北、浙江、廣東等少數省份,“十二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速預期目標低于9%。但是,過去五年,北京、河北、浙江、廣東的GDP的實際年均增速都在11%-12%之間。
河北省提出,未來五年平均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為8.5%,但仍強調要樹立“項目立省”的理念。2011年,河北計劃安排約1000個重點項目,年度投資2600億元以上。
以北京、上海、廣東為代表的發達地區,經過多年快速增長后,政府的關注點不得不轉向增長的質量,而不是速度。其背后,既存在資源、能源、環境等的約束,節能減排的硬性指標要求,也有響應中央政府要求,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考慮。
廣東省委提交廣東省“兩會”審議的《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建議》就提出:“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傳統發展模式已發揮到極致,積累了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口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社會管理壓力加大,我省經濟總量地位、區域競爭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體制創新能力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對此,廣東省委在“十二五”建議中提出,今后五年,廣東省GDP年均增長率將調整為8%以上,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加快轉型升級”將成為下一個五年廣東經濟發展的主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