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田春生:中國之所以能從土庫曼斯坦以較低價格進口天然氣,是因為中國在諸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土庫曼斯坦等國家好處,例如免費修建公路。然而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滲透要比中國早,力度也不見得小。從這個意義上講,擴充俄羅斯方面的來氣渠道對中國來說也是國際戰略的需要。
俄羅斯一開始給中國開出的價格是300多美元,幾乎超出獨聯體國家的一倍,甚至比歐洲國家也要貴。中國當然不能接受。俄羅斯堅守價格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俄天然氣在歐洲有很大的市場,且價格長期看漲。這一點俄羅斯早已有所考慮。加上目前俄羅斯經濟恢復得不錯,它并非那么急于出手獲取資金。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克雨: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地區,但近年來由于歐洲國家國內天然氣不斷增產,并從中東、非洲等地區進口一些天然氣,再加上其不斷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核電等新能源產業,天然氣需求呈下降趨勢,俄羅斯需要開辟新的市場。
俄羅斯出口天然氣的價格對歐洲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來說,去除運費等不可比因素,天然氣資源價值是相等的,具體價格定在多少要由雙方來談,而且還要遵照國際價格準則。
如果能就價格公式部分基本達成一致,標志著中俄天然氣合作向前邁進了重要的一步,但這之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真正簽署了協議,才算合作達成一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專家許勤華: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更應看重合作機制。只有多層次、多方位的機制才能保證中俄之間的合作不會倒退。在中國天然氣市場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中俄通過上游合作奠定互信基礎,建立起穩定和多層次的合作機制才是當務之急和明智之舉。
俄方曾表示中國客戶的購買力低于他們的期望,其實,俄方首先要看到天然氣價格在中國的上漲非??欤煌瑫r也要看到中國大陸周邊地區的因素,比如香港,天然氣的價格達了17~18元/每立方米。更重要的是,俄方要認識到中國較低的天然氣價格是建立在中國政府的補貼基礎上的。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發展天然氣產業,價格是焦點。如果不理順天然氣價格,就無法提高用氣效率、優化用氣結構,促進天然氣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保證國內天然氣市場供需平衡。隨著進口天然氣的增加,我國必須改革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我們期盼的不是簡單的天然氣價格上調,而是一個公平有效的天然氣價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