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油氣供應能力大幅提高,其中,油氣生產和加工能力均有較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海洋油氣生產取得重大突破,油氣進口管道和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與此同時,我國油氣消費規模也不斷擴大,對外依存度為53.8%,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能源保障壓力依然很大。這是記者從1月26日召開的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情況。
來自石化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2億噸,達到2.03億噸,同比增長6.9%,創新世紀以來的最大增幅;天然氣產量9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加快4.4個百分點;原油加工量4.23億噸,同比增長13.4%,增速比上年加快7個百分點;成品油產量2.53億噸,同比增長10%,增速比上年加快2.2個百分點。
2010年,我國煉油能力和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這一年,我國新增煉油能力約3000萬噸,一次原油加工總能力突破5億噸,達5.1億噸左右。此外,隨著廣西欽州、吉林石化等大型煉化項目的相繼竣工和投產,截至2010年末,我國千萬噸以上煉化基地已達19個,約占總能力的46%。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海洋油氣生產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我國海洋油氣當量突破5000萬噸,相當于一個“海上大慶油田”,占我國目前石油產量的26%。這意味著我國海域已成為國內石油、天然氣最重要、最現實的接替區。
同時,海外油氣產量再上新臺階。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石油公司權益油產量將首次突破6000萬噸,同比增長約15%。這一年,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均有較大規模的收購行動,并購金額合計超過3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購的20%。
此外,油氣進口管道和石油儲備基地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0年底,我國油氣管道總長約7.8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4萬千米,原油管道2萬千米,成品油管道1.8萬千米。2010年9月中緬油氣管道工程開工建設,同月全長約1000千米的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全面竣工,標志著我國陸上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目前,我國二期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12年全面完工后,總石油儲備能力可達2.74億桶。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積極參與商業儲備建設,截至2010年底,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能力分別達到1.78億桶和1.68億桶,初步形成約36天消費量的儲備能力。
但是,我國油氣消費規模也不斷擴大。2010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首次突破4億噸,達4.39億噸,同比增長13.1%,創2005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天然氣表觀消費量也首度突破1000億立方米,達1070.3億立方米,增幅為15.9%。在工農業生產強勁增長的拉動下,2010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達2.45億噸,增幅達10.2%。數據顯示,2006~2010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年均增幅高達8%,比“十一五”平均增幅擴大1.7個百分點。我國能源保障壓力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