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全球光伏市場將進入“下半場”。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多晶硅組件制造商天合光能首席執行長高紀凡在上海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光伏的增速將降至20%至25%,到2015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在35GW至40GW(1GW=1000MW,1MW=1000KW)之間。”該增速將不到過去五年的一半。
高紀凡是在23日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博覽會(SNEC)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認為,與過去五年全球裝機總容量翻八倍的速度相比,“全球光伏市場的成長速度將進入新軌道。”
高紀凡預測,未來五年的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長空間大概只有2.5倍至3倍。截至2010年全球的光伏裝機容量在40GW左右。新華社的報道稱,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16GW左右,而中國就占到了其中的近五成,達到了8GW。
光伏裝機未來將放緩的觀點也得到了新能源咨詢機構的支持。在23日SNEC大會上,新能源行業的咨詢公司Apricum-The Cleantech Advisory的合伙人Nikolai Dobrott稱,過去數年,以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通過補貼電價的方式提升了全球光伏裝機容量。但隨著德國安裝的新能源容量逐漸接近電網合理配置的比例,以及近年來不斷下調的補貼力度,該市場在未來的增速將會放緩。
Nikolai Dobrott曾任德國政府投資促進署可再生能源與資源部主管。他估計,在歐洲市場萎縮之后,市場的新增長點將在發展中國家。
隨著德國等成熟市場補貼力度的削減,能否削減光伏組件成本以降低上網電價,成為了光伏制造企業面對的主要難題。
“在過去的五年,光伏制造的成本下降了一半。這種趨勢將延續下去,并在2015年達到發電成本與用戶端電價一致。而要達到與常規能源成本的,還差很遠。”高紀凡說,“技術革新是降低成本的根本推動力,國內的企業需要在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
具體到2011年的市場行情,阿特斯的首席執行長瞿曉鏵、Hanwha SolarOne(更名前為“林洋新能源”)的董事長謝平均表示,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年底,銷售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