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期盼已久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本次“兩會”上浮出水面,并于3月14日獲得全國人大批準。自此,我國“十二五”能源產業發展路徑明晰。
多名業界人士在接受《新能源導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綱要中提出的“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意義重大,將成為“十二五”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主干線,而要實現這一點,除了推動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就是要大力發展新興能源產業。
記者通過對比此前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對“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預測發現,無論是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還是涉及的各具體新興能源,綱要確定的目標較預期都有較大幅度上升。
“規劃綱要既體現了國家通過發展新興能源改良、優化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的決心,也對新興能源產業本身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新能源產業將迎來又一個發展黃金周期。”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
“有效發展風電”將改變現有發展模式
“十二五”規劃綱要除了對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目標進行明確外,也對發展思路進行了重新定義。其中“加強并網配套工程建設,有效發展風電”引發了業界的熱議。
在業界專家看來,在風電發展前面加上“有效”二字,體現了國家對風電發展質量的高度重視,將有利于實現對當前風電普遍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模式的重構。
“‘有效’兩個字提的非常好,是對當前風電發展模式從國家層面的一次修正。過去風電發展一直強調裝機容量,追求發展速度,大干快上的結果是出現了大量風機因不能并網而閑置、以及嚴重棄風等情況,現在強調‘有效’發展,就是不能看裝機容量,甚至也不看并網容量,而是要考核上網電量。
你裝了多少風機我不管,你并網容量是多大我也不管,我就看你到底送出了多少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多少的清潔能源。”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說,“這是思路上的轉變,更具體的措施,就是要通過加強并網配套工程建設,把閑置的風機有效利用起來;通過建設智能電網、儲能裝置、抽水蓄能工程,把棄風的問題解決掉。” 孟憲淦也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他補充道:“要‘有效’發展風電,除了考核風電上網電量這一層含義外,還應該包括對電網公司實施的配額制,這是對電網公司收購風電的義務從制度上的約束。以前風電被電網公司稱為垃圾電,不愿意收購,影響了風電上網,實行配額制后,國家將以法規形式對風電在總發電量中的份額進行強制性規定,這樣即可保證風電的有效利用。”
上升0.4%意味著新增風電裝機兩千萬千瓦以上
在2010年下半年,由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放出的風聲是,至 “十二五”期末,要確保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1%。這一數字隨后在業界廣泛傳播,并成為業界研判各新興能源產業“十二五”發展目標的重要依據。
隨著此次綱要的出爐,該目標被調整為11.4%,較之前上升了0.4個百分點。
對此,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廖翠萍分析道:“這說明國家對新興能源產業發展寄予了厚望,不要小看這0.4個百分點,即使按照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32.5億噸標準煤來計算,這0.4個百分點就相當于1300萬噸標準煤。要用非化石能源來替代這1300萬噸標準煤,就風電而言,則需要2000萬千瓦以上的裝機容量 (風電以年發電利用小時為1500小時計算――編者注)。這還是按照2010年的能源消費總量來計算的,到2015年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不少。所以說規劃把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對新興能源產業發展來說是一件好 事,也是一個更高的要求。”根據本刊記者獲悉的數據,目前我國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僅為8.3%,要達到11.4%的目標,則需要提升3.1個百分點,目標可謂艱巨。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表示,“既然是要調結構,我覺得應該越高越好。不然指定一個數,簡單分配下去,大家都按這個數做,怎么還能起到調結構的作用呢?”在孟憲淦看來,“這次國家把非化石能源總占比提高,就意味著上述相應的各清潔能源的發展目標也得調高。”記者通過對比此前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對“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預測發現,此次“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確將各清潔能源的發展目標進行了上調。水電方面,2010年的主流預判是“十二五”將開工建設近1億千瓦,而此次規劃明確上調為“將開工建設水電1.2億千瓦”;核電方面,此前的預計是將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此次上調到4000萬千瓦;風電方面,之前確定的是到“十二五”期末,風電裝機達到9000萬千瓦,此次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新建裝機7000萬千瓦以上,按目前我國 風電裝機4200萬千瓦計算,則至2015年,我國風電裝機將超過1.1億千瓦。
太陽能熱利用獲空前重視 太陽能發電500萬千瓦目標太保守
綱要中明確提出要 “重點發展太陽能熱利用”,這讓業界人士眼前為之一亮。
在孟憲淦看來,這是一個新提法,以前在國家規劃層面太陽能熱利用一直沒有得到與光伏發電同等的重視,包括在去年修訂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和之前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中,對太陽能熱利用的表述僅僅局限于“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規劃綱要把太陽能熱利用放在光伏光熱發電之前,說明國家開始認識到太陽能熱利用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意義了。把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發展好了,就能節省巨大的能源。以建筑熱水為例,熱水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例是30%,而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是15%,也就是說熱水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是4.5%,如果所有的建筑熱水都能使用太陽能而不是電、煤來升溫,對節能減排就是非常大的貢獻。”而目前發展較快的太陽能發電產業,“十二五”發展目標與之前業界的預測一 致,仍為500萬千瓦,國家未作調整。
對此,業界專家認為,這一目標定的過于保守。“按照原定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太陽能裝機是2000萬千瓦,2015年確定為500萬千瓦是合適的。但現在世界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各國都紛紛上調了發展目標,我國也應該順應形勢,提高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孟憲淦告訴本刊記者。
據悉,世界各國進入2011年后,都將本國太陽能發電發展目標進行了大幅度提升。以歐洲為例,其原來確定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是4000萬千瓦,目前增加到1億~4億千瓦,美國也提出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日本提出的2020年發展目標是2800萬千瓦,就連印度也提出到2020年發展到2000萬千瓦的目標。
“按我國目前的發展速度和潛力,2020年確定的2000萬千瓦的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顯然太低了,2015年確定的500萬千瓦裝機更是可以大幅度上調。我國的多晶硅電池產量世界第一,也不缺資金投入,只要國家產業政策明確了,出臺合適的上網電價,一定會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屆時完全有能力實現更高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