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焦炭生產基地,焦炭產量和外調量居全國首位,因此焦炭期貨獲批上市備受當地相關企業關注。日前在山西太原,由大商所、山西證券(002500)和大華期貨共同舉辦的“焦炭期貨高級研討會”,吸引了五十余家當地焦化企業的參與。
山西焦化企業成產業鏈中“弱勢群體”
“世界焦炭看中國,中國焦炭看山西。”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焦炭產量6.3億噸,我國焦炭產量總計3.88億噸,其中山西省就占8476.3萬噸,占世界焦炭總產量的13.45%,在全國所占比重達到21.87%。2010年山西焦炭出口量為294.5萬噸,占國內出口總量的88.03%。
然而,如此規模的產業群體正面臨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境況。據介紹,2009年上游煤炭行業整合之后,由于眾多中小煤礦尚未進入復產階段,煉焦煤供應緊張。以山西為代表的主要煤炭產區,煉焦煤價格全年上漲了150—200元/噸,而焦炭價格的漲幅卻難以補償由焦煤帶來的成本增加,煉焦企業一直在減產和限產中運行,經營風險加大。2010年下游鋼鐵行業受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鐵礦石價格飛漲、庫存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盈利能力有所減弱,鋼企出于控制成本考慮,對焦炭價格壓制明顯。煉焦企業在焦化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不斷被削弱,市場買方特征明顯。
“山西焦炭企業經營面臨許多風險。”山西焦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兵表示,由于全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鋼鐵企業焦炭自給率在提高,噸鋼焦比在下降,導致商品焦需求增長減緩。同時,外省焦炭產量近年來增長迅猛,給山西焦炭行業帶了的沖擊越來越大。形勢變化使山西焦化行業高速增長時被掩蓋的單廠規模小、化產利用不經濟的問題逐步暴露,已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和競爭。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資源配置效率低,價格機制不完善,市場化進程緩慢等問題,已嚴重影響了焦炭市場構架體系和完整交易模式的形成。